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八里罕总校课改工作汇报八里罕镇总校现有4所小学,4所幼儿园,5个教学点,在校生2500多人。多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依托“高效阅读”实验,逐步走出了一条“实施高效阅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之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做法汇报如下:一、以优化常规管理为抓手,规范教育教学行为。1、优化干部队伍管理,强化责任意识、进取意识和忧患意识,提高学校管理的生机和活力。2012年10月,总校出台了《校园长任期交流与解聘实施方案》和《环节干部业绩考评办法》,对干部的管理和评价由粗放转向细密,由感性转向理性,由主观转向客观,由隐性转向显性。从制度上确保了干部队伍的能上能下,合理升降,同时也为促进干部队伍的合理流动,使干部队伍不断向知识化、专业化和年轻性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极大地调动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2、优化教师队伍管理,让教师的学习和提高工作通过制度和规章的形式加以呈现。一是总校制定了《校本教研及培训制度》《教研组活动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听课制度》等一系列旨在规范和引导青年教师教学行为,提高青年教师业务素质和能力,为青年教师的成长与提高搭建平台,提供契机的多项措施。为抓好教师的学习,除正常的个人业务学习外,各校每周都有一次集中的“校本培训”学习,许多青年教师的学习记录已超过80页。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抓帮带,结对子”活动,采取“听课—现场指导—再听—再导”的方式,一学期结束达到近20节,使青年教师迅速适应了教学,达到了常规教学的合格水平。二是加强师德建设,形成科学规范的“学习—讲座—演讲—承诺—监测—问卷”教育流程。2012年8月开展了以“爱心谱写崇高,平凡铸就辉煌”为主题的“读感动教师的119年故事”师德演讲,老师们用质朴的情感,动人的语言诠释了大家伟大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怀,对保证良好职业风尚成为主流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3、优化常规操作管理,对各环节进行了容量和质量上的硬性要求因为对一名中青年教师来说,备课的质量就是教课的质量。课堂教学是常规教学的核心环节,是总校千方百计和绞尽脑汁,志在必得的攻坚项目。一年来通过集体备课,课例研讨,内化教学流程,开展“四课”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演练模拟研讨交流等多种措施,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利用期初全体教师培训会,我们按学校对每位专任教师进行了课程标准测试,并把测试成绩纳入到教师的业务考核之中。开学初召开了全镇教导主任与业务校长会议,学习并下发了《八里罕总校教学常规检查实施方案》、《八里罕总校课改常态课实施方案》、《八里罕总校师生读书工程实施方案》、《八里罕总校每日一节公开课活动方案》,强化了常规教学的管理,具有可操作性,让教师有章可循。坚持月检月公示月报制度,各校对教师的备、教、批、导、考工作实行月检月公示制度,各校检查后在教师教案上签字盖章,并留下反馈意见1同时让教师在月检表上签字,在学校公示,并上报总校教导处。总校根据各校上报的月检表不定期进行抽查,对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对严重的教育教学事故进行通报,并限期整改。4、优化规章制度管理,确保开齐课,上好课,防止重语数,轻技能现象的发生。每学期对教师备课集中检查三次,要求教师写教学反思期初要求班主任对本班学生按优、中、差分类上报名单,学校按三类生名单对学生作业批改进行不定期检查,要求各校作业都按照《八里罕镇总校常规管理制度》作业规范化要求来写,做到整洁、工整、错题有订正。总校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原则。一是在平时的教学中,随机到各校听公开课。二是在4月份和6月份对各校的常规教学工作进行了摸底检查。根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马上进行整改,查缺补漏,及时规范常规教学。为了严格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总校下发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比细则》,在听课中进行评价,纳入到教师的课堂教学考核中。二、以校本研训为桥梁,提高教师课改执行力。1、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引下,我们进行了多角度、多侧面的实验研究和推进工作。一是大力开展“以课堂教学流程”为核心,增加学生活动时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