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六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赏析《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十二中学陈晓冰教案背景:本课时“赏析《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六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根据我所教年级学生具体特点,我将其设计为第一课时。学生们大多对歌剧并不了解,对我国歌剧的起源、发展及特点就更不了解。为了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具有直观的印象,使学生能够产生对歌剧的兴趣和学习、了解的愿望,我在互联网上找了大量的我国歌剧史上较有影响的一些早期歌剧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区分歌剧与舞剧,又搜索了一些舞剧的资料,制作了一套融音乐、舞蹈、图片、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运用了多媒体电化教学,采用了大量的互联网信息,为本课时营造了恰当的教学情境,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灵,感染了他们的感情。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使本课涉及的音乐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形象地掌握,完美地完成了本科时的教学目标。教学课题:赏析《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歌剧《洪湖赤卫队》唱段),(第四单元《歌剧世界》第一课时)。教材分析:1、唱段分析:这个唱段是歌剧《洪湖赤卫队》第四场中,韩英母女在牢房相会时的大段唱腔,是韩英的独唱部分,也可称之为这部歌剧的咏叹调。它是整个歌剧中最能深刻揭示韩英内心世界的主要唱段,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充分表现了韩英被捕后坚贞不屈、临危不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崇高的革命情操。唱段采用类似戏曲音乐中的板腔手法,将其分为五个段落。根据歌词的内容,运用慢板、快板、散板等不同的板式变化,在曲调上则借鉴西洋歌剧中的咏叹调、宣叙调等手法,使音乐有起有伏、戏剧性地加以展开。第一段:自“娘的眼泪似水淌”至“含着眼泪叫亲娘,娘啊!”。这是一段抒情的慢板,4/4拍子,音调深沉婉转,表达了韩英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当韩英看到自己亲生母亲的热泪时,心潮起伏、难以平静,但她竭力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冷静而又真挚地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爱。第二段:从“娘说过那二十六年前”到“日夜把儿贴在胸口上”。这是一段叙述性的慢板,改用2/4拍子。回忆和叙述的音调如泣如诉,特别是尾腔的运用,催人泪下,唱出了韩英对苦难身世的回忆。第三段:自“从此后,一条破船一张网”始,至“我娘带儿去逃荒”止。这段音乐为2/4、1/4拍子,曲调紧凑,感情激越,速度突然增快一倍。采用快板手法,并运用切分节奏和叙述性的音调,强烈地控诉了彭霸天对韩英父母的迫害,也述说了母女二人相依为命、被迫逃荒的悲惨遭遇。这一切,都激起韩英对反动势力的无比仇恨。最后一句旋律中的装饰音更增强了音乐中的凄婉效果。第四段:从“自从来了共产党”到“洒尽鲜血心欢畅”,由一个较为昂扬的间奏开始,出现了明亮、颂扬的音调和铿锵有力的节奏,速度也转为快板,表现了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来到洪湖地区,解放了人民,也解放了韩英母女。接着,音乐转为散板,旋律变为高亢挺拔、坚定有力的朗诵式音调。它表达了韩英对党的无限热爱与忠诚,也表达了韩英对革命的坚强信心和视死如归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第五段:从“娘啊!儿死后”始,至整个唱段结束。这是整个唱段中最激动人心的部分。它采用了奔放的音调、较快的速度和民歌的风格,充分表现了韩英虽与母亲生离死别,却没有丝毫的恐惧、悲哀,反而充满了坚定乐观、视死如归的革命情绪。这一小段也采用了分节歌的形式,一再重复,加以强化,将韩英这位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及其崇高的内心世界表现得入木三分。歌中三次出现“娘啊!儿死后……”的唱腔。歌唱家在演唱中做了层层深入的处理。第一次着重于表现母女间的亲情,是女儿对母亲的希望;第二次着重于表现韩英对革命成功的强烈信心;第三次则着重于表现韩英对革命理想的无比执着。歌曲的最后两句,又采用了朗诵式的散板,壮丽辉煌;加上伴奏音乐烘托的气氛,将音乐推向高潮,一个高大的英雄形象矗立在听众面前。2.作者简介张敬安(1925—)作曲家。1949年毕业于国立湖北师范学院音乐系,曾任湖北歌剧团团长。代表作有歌剧《洪湖赤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