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3(1200字以内)中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观察记录参赛作品名称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分析和对策参赛作者陈毅力单位名称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流芳幼儿园观察目标探究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成因观察对象郑羿小朋友年龄段/班大班观察时间2015年3月25日上午班级区角时间、户外游戏时间观察分析当时正值班级区角时间,孩子们都在各个区角进行游戏。这时候,我听到有小女孩的叫喊声,顺着声音望去,是秦思怡小朋友。在益智区的郑弈小朋友正在将摆在地上的棋子一个个“打回原形”,并且还对所有棋子散落的到处都是。我走过去,了解情况。原来是这两位小朋友正在玩五子棋,结果郑弈小朋友眼看要输了,于是出现了上述举动。有了这次经历后,我便对郑弈这个更多一份心眼。在户外游戏活动时,我所负责的足球区,他有时候也会过来参与这个游戏,但在游戏过程中我发现,有时候在和其他小朋友踢球、抢球的过程中,他也有在球被别的小朋友抢走后,他有故意去推拉别的小朋友的行为。采取措施相对于上述场景中大班孩子的这种攻击性行为,应该与小班孩子产生动机有着较大区别。因为大班年龄阶段幼儿,已经有了较强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比如他去弄散棋子、推拉小朋友这些行为,他一定知道是不对的,而且他这时候也能够体会到,他的这些不当行为会对同伴造成不好的影响,但为什么还会如此为之。更何况郑弈这个小朋友并不是那种特别不听话的孩子,其他表现方面还算不错。所以,他在这些自己成为游戏时的“弱势群体”时,他可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因为大班孩子已经到了在游戏时非常在意游戏结果的阶段。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小班和大班孩子在攻击性行为产生因素上是有差别的。除去这个因素之外,在我看来,这类攻击性行为产生,还与家庭教育方式(研究表明,一个孩子母亲如果具有攻击性行为,幼儿也一定会具有攻击性行为),环境因素(比如,区角时玩具数量少),老师的教育方式(老师对于孩子不尊重不热爱,甚至体罚),同伴的影响(当一个孩子具有相关行为之后,其他孩子的模仿)等。那么对于这类行为,应如何矫正呢?一、警示暂停法。当郑弈踢球发生攻击性行为时,我首先是让他暂时停止参与游戏,在一旁看其他小朋友如何有秩序踢球。当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之后,他过来对我说:“陈老师,我错了。”这时候,我给他仔细的说明了,他这样做不对的原因,并且告诉他,对别人造成了不好的感受,可能以后别人都不会和他玩,让他整整意识到危机感。二、榜样激励法。在他讲棋子散落一地的时候,我采取的方法是,首先让他和我单独交谈,然后我有意识的引导他和一些懂礼貌,遵守规则的孩子一起玩。通过同伴交往的方式,逐步起到一个正强化的作用。获取成效通过采取措施后,我首先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并且每天都在相同游戏时间是提醒他,一个星期后,他这个毛病已经完全不见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