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勾股定理》教学反思教者:庞春明2009.09.07《探索勾股定理》是北师版八年级(上)第一章第1节,它是后续有关几何度量运算和代数学习必要基础,在探究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他们感受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一、成功之处在这次数学中,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传射了生动直观的生活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不仅可以主动的探究获得新知,而且体验到了构建新知识的方法。渗透了从特殊到一半的数学辨证思想。1.在“勾股定理”得出过程中,有研究直角三角形到锐角、钝角三角形,学生思维在经历了猜测、质疑、实验、反驳、的科学发现过程,充分体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在勾股妙用环节中,学生的兴奋与激动完全出乎我的预料,学生个个动手、人人参与,各组所设计的勾股树不但美丽,还都赋予一些特殊含义,可以看出学生的智慧与潜力是不可估量的。2.通过比较各组任务分配方法、任务完成质量,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意识。二、改进之处1.对于整个教学任务的完成,45分钟略显紧张,在巩固深化缓解应把时间缩短些,另外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个体差异。通过作业的分析,整堂课的内容学生业已掌握,但在学做题的过程中由于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有些拘束。2.在分析方格纸上正方形面积和三角型面积时,学生运用“方格边长”的意识淡薄,没有在巧借身边工具图形解决问题的经验和习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教者:庞春明2009.12.04今天所上的内容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它是北师版八年级(上)第七章第1节本堂课主要两个内容:一个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并能在实际问题中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组,另一个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以前上这节课,我的基本流程是(1)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请同学们来分析题目设出未知数,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当然前提是设两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然后给出概念,提醒学生要注意概念中是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接下来就给出几个判断巩固定义。(2)给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定义,并举几个题目来巩固。(3)做书本上的习题。这次备这节课时,我就想到以前上这课很没有意思,学生觉得内容很简单很枯燥,根据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列方程组对他们而言也不是难事。在备课时我就从学生的角度去看教材,既然内容简单那就让学生自学为主。所以我今天上课的流程变成先出事两个问题情境(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然后直接给出本堂课的内容: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请同学们根据名称思考,并举例说明。给他们几分钟时间思考以后,就请学生来当小老师,上黑板来讲,也有同学觉得小老师讲的不够清楚,又上来重讲的,一共请了3名同学,有同学提出的问题很简单,也有同学提出了一个引起大家争议的问题,就是x=3,x+y=4这样的方程组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在大家争论以后我给出了正确答案以及这个概念中的注意点。最后在请学生来总结今天所学到的主要内容和注意点。今天这节课结束以后,我觉得虽然课堂纪律不太好,但基本上所有学生都动了起来,注意力比较集中,对重点内容也都能掌握,感觉比以前所上的这节课效果要好。所以我想无论什么样的课只要在备课时能真正的将“备教材”“备学生”“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三者结合起来,那么我们就能将每一节课都上成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同时能主动参与其中的课,让数学课不在枯燥,不在死板,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学到知识,成为学生喜爱的课。《运用公式法因式分解》的教学反思教者:庞春明2010.04.01《运用公式法因式分解》是北师版八年级(下)第二章第3节,它是《因式分解》一章中的中重要内容,是对乘法公式的再认识,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因式分解方法,它是分式化简,解方程等内容的的基础。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式乘除中的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实际上是逆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让学生会判断何时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由于各个层次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