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杰李政涛(1969.5-),江西大余人,出生于陕西西安临潼。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现任中国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目录从“常识”开始的教育(代序)人性常识:教育常识的根源教育理想常识:为每个人的幸福生活而教育教育过程常识:懂教育过程,才是懂教育教育内容常识:创造性选择、解读和活化学生常识:教育最需要的常识教师常识:做享受职业尊严和欢乐的创造者教学常识:既是技术,也是艺术说出“我”心目中的教育常识参考文献教育常识从何而来?有很多可能的答案:从古往今来的教育思想中来,从丰富的教育实践中来,从个人的感悟中来……如果要刨根问底,对人的理解和认识,是教育常识得以产生的根源。李政涛所著的《教育常识》写给天下所有教育者。教师要做好教育之事,需要懂得教育的基本道理和知识。让教育常识重新成为教育的底线。李政涛所著的《教育常识》是为教师写的“教育常识”。《教育常识》所讲的教育常识,首先是作者自己眼中的教育常识,它绝非教育常识的全部。我期待通过对教育常识的追问,唤醒对常识的尊重和敬畏。让教师们认识到教育常识的原点就是人性常识,是对人的天性的认识。我期待与本书结缘的读者,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质疑,并在实践中完成对自我的建构。生命的欢愉之一,来自于对常识的寻找和运用。生命的艰难,又何尝不是如此?仅以此书献给天下所有的教育者!读李政涛的《教育常识》有感书中一开始就提出了教育常识的根源即人性常识。而今天的教育大多已经违背了人性常识,一种教育倘若不把人性放在第一位,只把应试和谋生树为教育和学习的目地,使受教育者的头脑中充满死记硬背的知识,心中充满着谋生的焦虑,对于人之为人的精神性幸福感受越来越陌生,距离人性意义上的优秀越来越遥远。“为每个人的幸福生活而教育”,这句话值得我们教育者去探究,在生活的前面加了“幸福”二字,幸福是什么,怎样的教育是让受教者感到是幸福的,是让他能够受教并有助于他幸福生活的。要求我们要去关注学生的需要,并且要正确的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是我们教育者要去做的。去做一个开掘者,“源泉的开掘者”是本书告诉我一名教师应当所扮演的角色。对于学生的评价,向来是教育者经常要做的。这个学生优秀,或这个学生是差生,评价的标准是什么?考试的成绩吗?一向不太赞成以成绩来判定一个学生的优秀与否。我们往往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常常有所成就的不一定是班级里那个成绩最好的,那么我们还这么纠结于孩子们的考试分数的高低做什么呢!因而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压力和副作用,甚至抵触学习,这样还谈何学习的兴趣。学生并无好坏之分,每一个孩子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特别之处,都有这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而学生在教师的眼里应该都是一样的。对于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我思考,特殊教育也同样应遵循教育常识的基本规律,面对特殊的受教育者,我们更应该了解学生的需要,重视他们的需要,为他们的生活而教育,为他们的幸福生活而教育,教育源于生活需要,任何的教育意义和学习的意义都最终辅助与生活或是幸福的生活。本书中这样写道,“我参与创造了他的独特”,多么难得的参与,也让我感受自己现在在做的事情是多么的伟大,为自己能够有这样的机会感到荣幸,珍惜每一次参与创造他们的机会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