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下来,是为了更快!——对小学科学高效课堂建设的观察和思考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刘雅莉曾小红高效课堂既是一种观念,又是一种教学策略。高效课堂建设,就是要进一步提升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从低效到高效,从策略和方法上,不断推进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教与学的方式、教学评价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然而,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仍然看到一些存在于科学课堂教学中有驳“高效”的一些现象,下面就将这些现象拿出来剖析,希望能通过现象分析原因反思原因并找到对策,以促进我们进一步推进高效课堂,让更多的老师在反思中前进。镜头一:课前,慌慌忙忙进课堂这是一间只有不到10平方米的科学办公室,摆放着五张办公桌,每位科学教师的办公桌上,似乎都有些凌乱。要么是摆放着烧杯、试管、铁架台、水槽,要么就是一大摞科学书和一些还未批阅的科学活动手册。一名年轻的男教师,正将气球皮剪成小块,将橡皮筋绑在一个装满水的试管上,然后将它放进一个冒着热气的烧杯里,不一会儿,试管上的气球皮就鼓了起来。这大概是在做水的热胀冷缩实验吧!靠窗的一名女教师,看起来有十多年的教龄,她正站着浏览小学科学课教学参考书上宇宙单元的内容,右手拿着笔快速地在教参上勾画着什么,看样子有些匆忙。校园广播里传来上课的预备铃声,女老师这才停住笔,把教参夹到备课本里拎起来起地上一个大大的手提袋,匆匆忙忙地向教学楼走去,手提袋里露出铁架台上面系着的几个小球,随着教师匆忙的脚步有节奏的摆动着。和她一样匆忙的,还有刚才那位年轻的男老师,手里端着刚刚准备好的演示材料。随后,另外几名科学老师,也都陆续往教学楼走去……【反思】以上是我们看到科学教师走进课堂前真实的一幕。他们常常忙于准备科学实验材料,忙于批改作业或者因忙于其他琐碎,疏于研读教材、教参和相关教学理论,更不谈补充包罗万象的科学背景知识。因为忙,他们往往是在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匆匆忙忙走进教室。在教师还没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情,手里有材料,怎么能底气十足的站在讲台上,上好一节科学课呢?高效课堂提倡转变教师教的行为,并明确提出,教师要能够正确解读教材、了解学情,制定全面具体和可以实现的三维教学目标,为学生准备有结构的实验材料,达成教学的有效性而今天,教师们如此匆忙进课堂的身影给我们留下了思考,如何改变这一普遍存在的现像,真正让常规课堂实现高效课堂呢?【策略】慢慢琢磨教材,在“备”上花心思如果说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比作盖房子,那么每一节科学课就好比盖房子需要的一砖一瓦,需要建筑师们来慢慢来搭建。因此,教师备好每一节课非常重要,它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前提。要做好这个前提,教师必须下足课前“备”的功夫。1(一)备教材第一步是“读”,即:读懂教材,明确目标。所谓读懂教材,从大的方面讲,就是明确教材在单元中的教学地位、教学重难点,以及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等。从小的方面讲,还应明确包括教材插图、卡通对话、实验记录表等在内的细节意图。教师通过研读教材,要明确在教学前,教师要教给学生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学生能学到什么,怎么学。这对开展高效的科学课堂活动,尤为重要。第二步是“改”,即:改造教材,合理调整。“改造教材”也叫“教材的二次开发”。“改造教材”不仅仅是做加法,更要做好“减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差异来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推进简约高效的课堂,一个主要的策略就是:集中探究主题,就是要突出重点、切口小,研究深,确定好本课的核心活动。教师要完成“改造教材”的任务,前提是读懂教材,只有读懂教材才能抓住本质进行扬弃。(二)备学生我们常说的学情分析,实际上就是“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差异来调整教学目标、内容和实施策略。在备课时,教师要反复揣摩:“重点这样确定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环节这样推进是否顺应了学生的思维?”、“问题这样呈现是否达到了最好的时机?”等,总之所有的设计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确定和思考。“备学生”除了要考虑学生知识上的需求外,还要考虑其情感、心理、志趣等多元化的需求。一堂课如果缺乏了学生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