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境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学前环境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的重要内容,这个时期学前儿童所形成的环境态度情感等对其成长过程中环境综合素质的提高极为重要。因此环境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也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儿童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可见,环境这一教育因素的重要性。我们应抓住园内外环境中的有效资源,促进学前儿童德、智、体全面发展。首先,环境教育必须以儿童的真实生活环境为课堂,强调“在环境中教育”,以启蒙学前儿童的环境意识,培养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为主要目标,充分利用园内的环境。如果幼儿园的环境具有生机,儿童的生命也将富有活动,儿童就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的。环境对儿童的行为和发展之所以具有价值,不仅是因为它是影响儿童发展的思想因素,而且是因为儿童在环境中通过自身的活动,获得了应付环境变化的方式和能力,并对环境起到了影响甚至改造作用。在幼儿园这个大环境中,对于刚入园的幼儿,对他们来说这个环境是十分新鲜的。一说起幼儿园的环境,我们的头脑立刻会浮现出一幅活泼可爱的画面:到处是卡通人物装饰的墙壁,花绿绿的一片,各种游乐玩具,极像个儿童乐园,正是这富有儿童情趣的乐园,吸引着每一位到来的小客人。1、幼儿园中的各个角的设施应合理极富儿童情趣,如:植物园中的各种植物,幼儿可以动手栽培小树苗、小花等,发展幼儿动手能力;饲养角,常常在散步时间,带幼儿去看小动物等活动。幼儿从幼儿园大环境中可以获得知识。2、幼儿园墙面的布置,对幼儿的教育意义很大,如墙面的一些标语、礼貌用语,让幼儿尝试认一认、读一读,久而久之,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我们应抓住环境中的有效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其次,环境教育不宜作为一个单独的学习领域或知识领域,而应在五大领域教育中有机的渗透。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说,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学前儿童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与教育与生活,游戏中。在幼儿园中幼儿接触最多的环境是活动室,如何发挥这一环境的教育功能呢?首先对墙面进行精心布置,墙饰布置要讲究艺术性,这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墙饰不仅具有装饰、美化环境的作用,更应具有教育价值,比如:主墙壁上的“海底世界”,我们只布置有背景图,有了共同的主题和背景,儿童通过折、撕、捏、染等方式动手制作海底的植物及动物等活动,这增进了儿童间的交流、分享和相互促进,也就是说墙饰主题的确定应以儿童的兴趣和关注点为基础,指向适宜的目标——儿童应该而且能够获得关键经验,从而接受了教育。其次,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特点,环境教育的实施需设定不同层面的环境教育目标。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更多的是能在直觉行动水平上(有具体实物和行动)解决问题,情感富有多变性,容易受外界事物的支配。一个新鲜的事物会对他们有很大的吸引力,可通过故事儿歌动画等形式激发儿童对自然环境中水土动植物等的兴趣,感知周围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初步体会人与生态的关系。中班的孩子开始逐步学会在词的水平上考虑问题,具备了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可引导孩子观察自然的变化和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孩子观察自然的能力和保护环境的行为。大班的孩子思维特点理解能力及情感的发展已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进行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从对事物的比较简单表面的评价到对事物的比较复杂的深刻的评价,他们的社会情感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因此,这一阶段可组织孩子们参与和环保有关的活动。如回收废旧电池给小树浇水,饲养小动物,利用废旧物品自制玩具,养成不随手丢垃圾的还习惯,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界的广博兴趣,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关于环境的知识,初步认识自然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激发对环境问题的兴趣。再次,课堂教学是儿童接受创造环境教育的主渠道,幼儿园课堂教学不应过于古板,应形式多样,具有一些动态性,通过一些情景的设置,大挂图和精致教具的制作,逐步形成了课堂教学宽松、和谐、积极参与的创造环境,使儿童获得成功,产生愉悦的精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