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之《学会承担责任》练习江村中学陈颖2007年试题.(12分).思想品德课告诉我们:幸福快乐的生活从悦纳生命开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是快乐的;责任是一份爱心的承诺,是一份踏实的付出,也是一份无形的回报。综合报道:某女士,患先天性侏儒症。女儿小云两岁时,丈夫去世;女儿上小学期间,工作单位又突然倒闭,唯一的生活来源被切断。但是,这个矮小的女人坚韧不屈地与命运抗争,靠摆卖毛巾日杂商品拉扯着女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强乐观的她就这样支撑着家庭,培育女儿健康成长。不久前,她当选为"全国百名优秀母亲"。妈妈天生残疾,但女儿小云"不嫌母丑",也不讳言自己的家境。她经常给妈妈送午饭,周末时还会帮忙看一下档口;她勤奋学习,还主动给邻居阿姨的女儿做家教。2005年,她如愿考上了某重点大学。正当母女二人为高额的学费一愁莫展时,众多热心人士伸出援手,把小云送进了大学。面对这些无私的援助,小云说:我最大的人生愿望,就是读好书,将来努力工作,帮妈妈治病,照顾好妈妈,还要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是一份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好材料,请你按照以下思路,写一份建议,向老师和同学们推荐。(1)小云妈妈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2)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怎样做才能像小云那样在承担责任中成长?2011年考题.(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2010年广州举办的第十六届亚运会和首届亚残运会期间,以大中学生为主体的6万赛会志愿者和50多万城市志愿者,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和“一起来、更精彩”的志愿者口号的引领下,在各个岗位上奉献自己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充分展现了广州、广东、中国的现代文明形象,为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重要保障。广大志愿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了社会和时代的进步,同时使自己的理想和人生得到了升华。请结合九年级所学的承担社会责任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有关知识,谈谈你从亚运志愿者身上获得的启示。广州日报:不曾遗忘的承诺与没有耐心的时代3年前,正在上大学的许涛为帮父亲治疗白血病,通过微博求助,收到50多万元捐款,承诺工作后如数归还。去年,父亲去世了。今年,他开始寻找捐款人,归还捐款并付上利息,已还款1万元。许涛说,是大家的帮助才让父亲多撑了两年,自己只想静静履行承诺。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调侃,比如说“我想静静”,别人就会说“静静是谁”,可我相信读完这则新闻后,没有人会去调侃“静静”这个词语,反而会被它传达的深深韵味所触动,一个年轻人慢慢还恩的坚持与从容,责任与担当,就蕴含在这两字中间。我们谈感恩,多数时候用的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比起“涌泉”的凶猛澎湃,我倒觉得细水长流式的回报,更有感恩的味道。那些帮许涛“延续父亲生命”的好心人,都是心甘情愿为之,并不会对许涛有回报之期许。可在同龄人为房子车子票子儿子纠结不已时,许涛心里想的却是一定要回报好心人,他能力或许有限,但那份长年累月的坚持,倍感珍贵。如今社会,常被人描述为浮躁市侩、没有耐心。作为社会中坚的青年人,更是被吐槽得“体无完肤”——没有追求,迷恋成功学,一切向钱看,挖空心思欲求一夜暴富或名利双收;道德滑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自私自利丢却公德之心;心理失衡,常做有损他人、有损社会、招人怨恨之事;生活无序,晨昏颠倒三餐紊乱,各种“现代病”找上门来。听上去,这可真是欲求无度、耐心全无的一代。可实际上,在年轻人身上聚焦担忧与鞭策,是每一个时代都曾有过的“旋律”,这种对整整一代人的忧虑,在70后、80后、90后身上都出现过,所以哪怕现在有人对00后忧心忡忡,也属再正常不过的事。必须承认的是,现时社会环境嘈杂,各种思想、言论、评价萦绕耳畔,经济飞奔、社会转型背景下,物质分配加速,社会分层加剧,生于斯长于斯的青年人,耳濡目染,身上确有几分浮躁。可问题是,面对纷繁的社会背景,我们是个个武装自己,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助长社会急功近利的氛围,还是身体力行,哪怕被人指责为傻子、不成熟,也要叩问道德与良知,拾起公民素养与社会公德?答案当然是后一个。作为社会中坚与发展主力,作为明日中国与未来社会之希望,青年人理应有责任、有担当、有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