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教师:曾广胜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观看战争图片:(战争死伤的惨不忍睹的场面;战争的平民百姓、妇女儿童的生活状况。)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这首诗,想一想:1、每一节诗主要讲了什么?2、诗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创设情境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学习生字:wèi蔚蓝yì巡弋pín频频yīn绿茵茵ē多音字:松散散步子弹弹药弹弓弹奏弹琴散sǎnsàn弹dàntán弹簧分fēnfèn分数分外抹mǒmāmò折zhéshé折纸折本涂抹抹布拐弯抹角理解词语:巡弋:在海上巡逻。不速之客:速,邀请。没有经过邀请而突然到来的客人。指意想不到的客人。频频:屡次、连续几次。祈盼:祈祷、盼望。蜥蜴:一种爬行动物,俗名“四脚蛇”。身上有细鳞,尾巴很长,脚上有钩爪,生活在草丛里。甲虫:虫类,身上有保护功能的硬壳。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那两方面的内容?1.描绘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第一至第四小节)2.发出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同享受春天的美好。(第五小节)可是/巡弋的战舰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蔚蓝色的/大海,本来/是海鸥的乐园,这/究竟是为什么?金黄色的沙漠,本来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可是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打破了它们的梦幻,这究竟是为什么?蓝得发黑的夜空,本来属于星星和月亮,可是如今频频发射的导弹把星星的家园搅得很不安宁,这究竟是为什么?可是如今散落着的地雷碎片阻拦着孩子们奔跑的脚步,绿茵茵的草地,本该滚动着欢乐的足球,这究竟是为什么?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有一张课桌,平稳的课桌,不被导弹的气浪掀翻!有一间教室,洁白的教室,免遭炸弹的弹片击穿!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蔚蓝色的大海金黄色的沙漠蓝得发黑的夜空绿茵茵的草地三、细读第一部分(第1—4节),了解战争。1.轻声读课文第1—4节,圈出作者所描写的地方。2.请学生朗读这四小节。3.再读这四小节,同桌交流完成下表。地点原先的宁静与美好现在的景象大海海鸥的乐园巡弋的战舰和水雷成为不速之客沙漠蜥蜴和甲虫的天下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打破了它们的梦幻夜空属于星星和月亮频频发射的导弹搅得很不安宁草地滚动着欢乐的足球散落着的地雷碎片阻挡着孩子们奔跑的脚步学习完了第一部分,你发现了吗?思考:我的发现:我发现了前四节作者重复了相同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让人感觉诗人不仅仅是疑问,更是一种对战争的控诉,一种对战争的抗议。我发现了课文前四节的叙述结构相似:先讲自然景物应该怎么样,然后通过”可是”转折,描述现实的状况,进行对比,最后,作者发出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我发现了前四节作者选取了“大海”、“沙漠”、“夜空”、“草地”,“海陆空”都写进去了,是暗示整个大自然都遭到战争的破坏。四、激情朗读1、试着有感情地朗读第5节。2、从这节中你体会到什么?结合你的体会,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情感读第5节。提示:作者提出了希望与祈盼,更是让人揪心,虽然仅仅只是一张平稳的课桌,一间洁白的教室,如果没有和平,连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要求都是空想。3、指导朗读:战争给自然界带来的是种种不安宁,让我们发出对和平的呼唤,一起高声朗读第5节吧!1.在1986年,在美国纽约举行的世界儿童联欢会,会上,世界各国儿童代表共同签署了《儿童和平条约》,表达了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2.出示《儿童和平条约》,全班齐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师导:儿童和平公约我们世界的儿童,宣告未来的和平,我们想要一个没有战争和武器的星球,我们要除掉疾病和破坏,我们再也不要憎恨和饥饿,再也不要无家可归。我们要消灭这一切。我们的大地给予我们足够的食品——我们将共享。我们的天空给予我们美丽的彩虹——我们将保卫它们。我们的河水给予我们不朽的生命——我们保持它们的洁净。我们要共同欢笑,共同游玩,共同工作,互相学习,探索和改善大家的生活。我们是为和平,为现在的和平,永久的和平,我们大家的和平。世界上的成年人和我们一起,你们丢掉的只是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