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之学困生转化谢颖娟2013年12月5日【论文摘要】转化教育学困生,是班主任一项重要的工作。学困生向来不被人重视,一旦遇上愿意接纳他们、关心他们的班主任,这些学困生的反应会特别强烈,转变往往也最大。对待学困生,不能要求太高,要尽量挖掘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让他们多点信心,只要他们有少许进步,就立即加以称赞,并向其他老师“宣传”,以改善其他老师对他们的印象。只要不先入为主地对学困生存有偏见或抗拒心,只要肯花时间,班主任的转化教育工作就一定会有收获。【关键词】班主任学困生关爱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学校里有老师的喜欢和同学的羡慕,在家里有父母的疼爱,对他们来说学习是快乐的,学校就像天堂。但对于一些学习差、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来说情况就完全相反了,对他们来说学习是痛苦的,学校就像地狱。我们把学习差、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成为“学困生”,所谓“学困生”,是指在心理素质、学习态度和成绩或道德品质等方面存在某些问题,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学生。他们的自制力差、上课纪律差、与各科老师的关系差,此外,他们经常出事(吸烟、打架等),又常常欠交作业。最令人头疼的,是许多学困生的问题都源于有问题的家庭,因此见家长亦往往解决不了问题。那么,如何让这些所谓的“学困生”转化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呢?让他们也能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呢?下面就如何抓好学困生转化教育工作的问题,谈谈我和人的几点粗浅的看法。一、要调查研究,全面了解转化教育学困生的前提是了解学困生。没有准确全面的了解,就没有有的放矢的转化教育。对学困生的了解,可从两个方面入手:学困生的长处短处和学困生的生存环境。第一,了解学困生的长处短处。一般说来,学习成绩差、纪律观念淡薄、道德行为不良这样的“综合病症”很难出现在同一个学生身上。有的学习成绩差但纪律观念强;有的自由散漫但无不良道德行为;有的道德行为不端而学习能力较强。还有的对文化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但在音体美方面富有天赋。班主任对此应有全面准确的了解,以求在转化过程中扬长避短。第二,了解学困生的生存环境。这里的生存环境包括家庭、班级和交往环境。1.了解家庭环境。这可以把握学困生在家庭受教育情况及在家中的地位。有些学困生在校内校外犯错误,却在家庭中得到呵护;有些在班级中孤独,在家庭也不受欢迎。对这类学困生,班主任应尤其注意,以免加剧其自暴自弃甚至铤而走险心理的产生。2.了解班级环境。班级整体素质好、班风正,学困生就有可能会近朱而赤,转化教育工作相对较易开展;班级整体素质不高、班风较差,学困生就有可能会近墨而黑,转化教育工作难度增大。因此,班主任要营造一个积极融洽班风正的班级环境,这有助于做好转化教育工作。3.了解交往环境。通常情况下,学困生总是愿意与他本人基本情况相似的学生交往,这种现象被学困生戏称为交往中的“门当户对”。他们借此获得思想上的相互沟通,精神上的彼此慰藉。尤其是他们犯错误之后,更希望在盟友中寻求帮助和支持,而不愿与家长和老师沟通,不愿接受家长和老师的正面教育。更有甚者,他们还可能会与不良社会青年甚至黑社会势力交往。因此,在转化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尽可能采取适宜的方法和有效措施,与家长、学校配合,限制学困生之间的交往,切断其与不良社会青年的联系。二、要关怀尊重,耐心帮助“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爱自己的学生是一种神圣”。爱,是我们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做到爱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我们就更加要关爱,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的纪律差、成绩差而疏远他们,更不能厌弃、歧视、排斥他们,把他们看作眼中钉、肉中刺。要努力做到细微处见真情,真诚地关心他们,做到平日里嘘寒问暖,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学困生也有闪光点,他们只是在某一方面的缺点比较明显。由于周围的偏见和冷眼,他们的心理往往显得封闭和孤独,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连上课发言、提问及与老师同学交往的勇气都没有;他们对周围人的言行十分敏感,有时甚至把他人善意的夸奖也视为恶意的嘲讽;他们时常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过低地估计了自己在班集体的地位和自己的能力。对这类学生,班主任要更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