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点滴体会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学校的一切还只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所以,对班级的管理,要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发展的管理思想,从小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班集体”对一年级来说是抽象的,只能形象地引导他们:你们有两个家,每天从第一个家里背上书包来到第二个“家”里上学,第二个“家”的名字叫“班集体”,这激起了孩子们对“班集体”的亲切感,从而学生头脑中有了“班集体”的朦胧意识。怎样才能发挥学生自觉关心班集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呢?首先学会关心班集体的成员,改变以往学生喜欢打“小报告”的方式,因为打“小报告”只会使小伙伴之间产生矛盾。当小伙伴开小差时,用手轻轻拍拍他,然后摆摆手、指指黑板,示意他专心听讲;当小伙伴在课间没有准备好上课前的准备时,过来告诉他把书放好,学生渐渐学会了关心小伙伴,这不仅提高了上课效率,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增进了他们的友谊。其次学会关心班集体,利用晨间活动、午间活动展开讨论:你准备为班集体做什么,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要把班集体打扮得非常漂亮;有的准备把教室打扫干净。平时,教室地面上的纸屑他们都会捡起来,纸篓里的垃圾也不知哪个孩子给悄悄倒了。课间只要发现有些课桌歪了,立即会有学生把它排整齐。孩子们的头脑中深深印上了“班集体”,因为孩子们认为这儿是他们的第二个“家”。班干,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形成班集体的核心力量。班级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和取得应有的效果,在相当程度上要看班干的能力强弱和作用发挥如何。因此,我十分重视对班干的选择、培养和使用,不苛求十全十美。选择班干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对任职后的班干加强培养教育。我发现新上任的班干工作热情高涨,愿意为同学服务。但在工作中自然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怕麻烦,怕受约束,怕影响学习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及时对他们进行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思想教育;使他们认识到:搞好班级工作,既是为同学们服务的表现,又可以学到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同时,还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并针对班干容易产生骄傲自满,自以为“全面发展,高人一等”而看不起其他同学的思想,及时对他们进行“虚心使人进步”的教育,使他们严以律己,虚心学习,搞好同学之间的关系,树立班干威信。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势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只有在实践中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才能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