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一、教材分析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是省编七年级历史第二册第二单元中的第14课。根据该单元教学目标;以及本篇课文特点,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2、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①掌握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应用和传播②了解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及分析,探究“三大发明”的发明过程,初步培养历史感知和历史想象能力;通过对宋元科技高度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全面系统考虑问题的初步能3)德育目标:认识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3、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应用和传播教学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二、教学方法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讲授法、阅读导引法、提问启发式、分组讨论法进行教学。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2、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我采用了黑板等传统手段来进行教学,同时借助课本插图来丰富教学内容;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三、学法指导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四、教学步骤: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1分钟)——讲授新课(30分钟)——小结(8分钟)——作业(6分钟)”进行教学的。1、引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有誉满全球的四大发明,你知道是哪四大发明吗?(生答)那么你知道四大发明的发明过程、应用和传播吗?(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造纸术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探究其余的三大发明的发明过程、应用、传播及其意义。提问:世界现存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什么朝代印刷的什么书?1(答:唐时印制的《金刚经》),并引导学生思考雕版印刷有什么欠缺和不便?进而提出解决方法:死版变为活版。最后提问:那么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呢?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毕升的画像,阅读小字部分。通过阅读,提问学生活字印刷术有哪几道工序吗?(引导学生:刻制单字、排版、印刷、拆版四道工序回答)最后老师总结,并提出科学是无止境的,你发现毕升发明的陶活字有什么缺点吗(进而引出活字材料的改进.引导学生回答:陶活字易碎,吸墨性不强。最后老师指出:为克服不足,活字材料出现了木、锡、铜,直到近代才广泛使用耐磨损、清晰度高的铅活字。而今天的印刷业已告别“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请学生能举例子?(如电脑排版、激光照排、高速印刷机等,印出的日报、晚报让我们及时了解时事新闻等)老师有提问:科学是无止境的,宋元时期的印刷术还有哪些发明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图文,指出:套色印刷是最早的彩色印刷,一种颜色需一块版,几种颜色就需制作几块版套着印刷,工艺要求相当高。我国最早的套色印刷品是在山西应县木塔内发现的辽代红、黄、蓝三色佛像版面。转轮排字是元朝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