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和策略》实施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要解决的问题初一的学生作文总体水平偏低,大都不愿写作,一上作文课就头痛,觉得无话可说。一节的课的结束,寥寥数语,到交作文的时候,只能应付了事。主要表现是:词不达意;说话啰嗦;结构零乱;中心不明;缺乏文采;书写潦草;立意肤浅等。因此,为了让学生真正觉得写作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为了有效地提高写作教与学的效率和效果,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提高初中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和策略的研究”课题。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习作从被动、无奈走向主动和快乐,写作兴趣和能力得到较为明显的提高。2.探索学生生活实践与作文训练的结合点,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提高学生的说话、独立思考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同时教师的教学观念和作文教学方式也能得到改变,教育教学水平逐步提高。二、本课题国内研究现状述评及预计的研究突破(一)国内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时代发展的要求人类社会正进入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掌握科学技术新知识、获取知识的重要性;同时越来越重视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介绍科学成果,传播科学知识,交流社会信息,储存精神财富。因此,作文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二)本课题预计的研究突破作文的教学,是让作文教学的内容从学校、家庭和社会、自然延伸,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生活气息。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面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为作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语文教学为适应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而构建的一整套符合学科规律和学生特点的,并能在写作活动中充分展现的作文教学系统。这决定了课题研究的最终结果是教学生说真话、抒真情,课题实验的成果,将体现为学生普遍的洋溢个性精神光彩的文章和教师卓有成效的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方法及训练模式。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基于当今作文教学改革现状的思考《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又为服务,但当前小学作文中,作文与生活分离现象比较严重,很令人头痛。学生习作千人一面,缺少个性,或假话、套话、空话、成人话连篇。这一切告诉我们,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从学生生活出发,应适应社会的需要,紧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1、学生作文指导策略的研究————创设有利于作文教学的环境,实现学生从“怕写”到“愿写”的转化,达到会写、乐写的境界。————注重积累,关注生活,丰富写作素材,激发表达欲望,提高写作水平,让学生人文素质和谐发展。————进行作文教学的多样化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作文的能力。2、学生作文训练内容的序列化研究————创立学生作文素材库3、学生作文教学评价要素及方法的研究————关于学生作文的评价要素及方法————关于教师生活作文指导课、评讲课、作文批改等作文教学行为的评价要素及方法五、研究措施(研究思路)1、资料研究法。通过广泛而细致的阅读教育名著,吸取其先进的教育理念,为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2、经验总结法。及时从课题实验中总结得失,撰写研究报告,实验论文,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3、个案研究法。对调查研究的对象,做好相关的跟踪记录,定期进行分析。4、实验法。通过实验班级实施计划和方案,即使调查实验方案,使实验效果更明显,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六、研究步骤一、课题研究的步骤本课题研究的时间是自2011年4月至2014年10月,具体拟划分为三个阶段。1.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1年7月)(1)搜集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制订课题研究计划,编写实验方案,并申报立项。(2)确定研究班级,调查、分析学生年龄特点及作文的现状,积累研究素材。(3)确定研究方法,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方案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