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班集体建设摘要:如何加强班集体建设,培养学生“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一直以来都是广大班主任工作者要努力攻克的课题。关键词:班集体建设《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指出:班主任要”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如何培养学生“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一直以来都是广大班主任工作者要努力攻克的课题。为此,我结合自己的一线班主任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一、学导并行,突出规则意识《孟子》有言: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莱蒙特说:“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可见,规则意识在班集体建设中的重要。1.学好校规校纪。校规校纪是在校学生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也是学校衡量学生行为的一把标尺。遵守校规校纪是学校对一名学生的最基本要求。在工作中,我对每届新生都以校规校纪为抓手,认真做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的学习与落实。首先,组织学生集体学习。学习中,学生可结合自己实际,提出问题,交流具体行为或现象怎样做才合乎校规校纪。然后,开展校规校纪的常识比赛,加强学生对制度的了解与熟悉程度。接着,学生以校规为约束,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实践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提醒和预防学生违纪或针对已违规之言行,及时进行指导或疏导,以最快的最好的效果指导学生严守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应学校生活。2.订立班规班纪。班规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依据,是对学校规章制度的一种细化,是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实现自主管理和教育的一种手段。为此,我充分发挥学生民主,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制定符合班级建设需要、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奖惩细则。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都在班规里一一列出,约束和规范学生行为,倡导优良的习惯和品行。由于学生年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龄特点及身心发展在变化,班规班纪也在实际操作中要不断完善。每学期,都根据问题,不定期讨论,形成共识后,做适时的修订,并执行落实。这样,班集体的制度文化将形成。3.健全评价机制。布鲁姆在《教育评价》里说:“形成性评价的本质,是把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尽快告诉他们。”班级集体建设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评价对于学生来说,即是一种关注,是一种提醒,更是一种导引。基于此,我在班集体建设中,特别重视过程,建立值日班长评价管理制度。首先,推选出五位学生担任值日班长,具体负责每一天的班级管理工作。从早到晚管理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等,并及时对同学进行评价、量化,实行一天一评价、每周一总结。其次,建立班级综合表现评价制。每位课代表负责管理学生的学习、纪律等评价考核。班长在每周班会课上,将上周的评价结果及表现情况,进行针对性总结,表扬优秀学生。此外,开展月评比活动。每月评出优秀学生,将其照片贴在光荣榜上,班主任和班长一起写上评语。还以喜报的方式寄发给家长,借以激励学生。二、鼓励激发,养成责任意识马克思说:“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必须做,但你不一定喜欢做,这就是责任的涵义。”可见,养成学生的责任意识,先须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1.细化责任岗位。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对班主任说:“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实践证明,设立班级岗位责任制,可以增强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规范和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有效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为此,我推行班级岗位责任制,根据学生特点和班级实际需要,根据班级学习、卫生、纪律、日常生活等方面要求,按需设岗,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愿承担责任。每项工作,细化落实到每一个人,真正发挥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变“他管”为“自管”,营造一种“自主、开放、立体”的网格式班级微管理环境。这样一来,学生有了岗位,就有了表现和发展自己的机会,就更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2.关注责任过程。细化了责任岗位后,加強过程关注很重要。首先,关注学生岗位管理责任落实的过程。针对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