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台湾,一个深夜。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如水的月光推开窗棂,洒进房间。一位诗人倚窗而立,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眺望。突然他拿出一瓶酒,斟满酒杯。酒入愁肠,双眼朦胧,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再也难以抑制内心的激情,快步走进书房,打开台灯,摊开稿纸,一首小诗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1、注意诗歌的朗读技巧,能较有感情的朗读诗歌。2、理解作者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表达抽象情感的写法。3、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思国的感情,以及渴望统一的美好愿望。学习目标余光中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大陆在那头这zhèi是“这(zhè)一”的合音,但指数量时不限于一,如,这个,这些。zhè代词,指较近的时间、地方、事物。那nà代词,指较远的时间、地方、事物。nèi是“那(nà)一”的合音,但指数量时不限于一。如:那个、那些。zhèinèi①读出节奏;②读出重音;③读出感情。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乡愁余光中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①读出节奏;②读出重音;③读出感情。语调深沉,语速舒缓。邮票船票坟墓海峡1、乡愁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非常抽象的一种思乡之情,但是诗人笔下的乡愁却让我们触手可及,这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你能找出诗人是借助哪些具体可感知的形象来表达乡愁的吗?托物寄情意象就是诗中的形象从诗中哪几个词语可以看出“乡愁”一直萦绕在作者心头?小时侯长大后后来现在小时侯离开母亲外出求学十九岁就读金陵大学结婚后离开妻子,到美国求学。三十岁时,母亲去世,留下永远的痛……半生漂泊,二十三年没有回过大陆。小时侯——-求学在外思念母亲长大后——-新婚离别思念娇妻后来——-生死隔绝哀思难抑现在——-国土分裂忧思绵绵母子之情夫妻之爱丧母之哀恋国之思生离之愁家愁死别之愁国愁痛于死别的生离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台湾十大现代诗人之一。已出版诗集、散文、评论和译著40余种,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故而被人们称为“乡愁诗人”。代表作有:《乡愁》《乡愁四韵》《春天,遂想起》。少时异地求学,1949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漂泊生涯。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例如:我觉得“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几个意象选得好,表达了诗人的“乡愁”,越来越浓,越来越重,如油画的着色逐渐加深。好的诗歌,是读不尽的。他还需要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去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飞翔。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个诗节,但是每一个诗节都凝聚着作者一生的沧桑和难以言表的哀愁,深深震撼着我们的心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诗节,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散文化的语言,描绘出余光中所营造的那一幅幅图画,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诗歌的理解。例如:我选择的是第2个诗节。一个夏天的早晨,“我”,一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手拿一张窄窄的船票,步履匆匆地挤到轮船上,在船上他甜蜜地回忆与妻子的相识、相依,相互离别的情形,潸然泪下。如果能配乐的话,我将选配《送别》这支曲子。我选择的是一第1个诗节。一个春寒料峭的晚上,昏黄的油灯下,一位少年正在书写家信,信写好后,贴上邮票,手托两腮,想起了母亲送儿去远方的那一幕:少年满脸伤感,手拎着行李箱,走在码头上。在分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