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摘要]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思想引领作用、素质拓展作用、心理调节作用和凝聚激励作用。在新时期,一定要积极关注、认真研究高校社团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探索适宜的建设举措,从而更好地发挥社团的功效,不断增强社团的凝聚力。[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社团发展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原有的以班级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受到了挑战,而不断涌现的学生社团受到大学生的欢迎。面对充满朝气、富有活力、个性鲜明的大学生群体和正在蓬勃发展的学生社团,积极加强社团建设,努力探索适应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新举措,是高校教育管理者的应尽的职责。一、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从1904年京师大学堂成立了最早的学生社团以来,经过多年的历史变革,如今学生社团已发展成为“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活动创新、气氛活跃”的局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大量青年进入高等院校,为学生社团的发展带来了人气。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目前拥有注册社团58个,覆盖了体育、人文社科、艺术、科技、公益等方面。因为学生社团种类繁多,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迎合了大学生的需求。二、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高校社团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教育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存在以下几点:1、人员流动过快社团人员流动大、稳定性差、社团机制松散。一是协会组织缺乏合理性,大一人数多,大二零零星星,大三几乎无人参加;二是协会有始无终往往“昙花一现”。2、活动参差不齐从学生社团的活动内容来看,尽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档次不高,缺少科学性、艺术性、情趣性和文化底蕴。一些社团负责人只重视自己在任期间活动怎么样,而不关心对下一任的传承。3、指导力量不足每年的社团都配备专业指导老师,然而不计酬劳的义务指导使得部分指导教师积极性不高。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大部分高校重视科研和教学工作,忽视学生社团的发展,造成指导老师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有限。4、整体结构失衡学生社团发展水平不一,有的社团规模大、活动多、影响面广、自身建设完善,而有些社团光凭社团成员一腔热情,成立之初积极开展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便处于停滞状态,影响了学校社团整体水平的发挥。5、活动条件欠缺从学生社团的资源来看,社团活动的场地和经费严重不足,不能从根本上满足社团活动的需求。三、新形式下高校学生社团面临的新情况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步实现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学生规模、结构、素质,包括大学生的社会地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教育环境发生变化从国际形势看,西方敌对势力思想渗透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形式更加隐蔽。从国内情况来看,正发生着深刻的历史变革,社会生活多元化的特征日益凸显,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2、学生构成趋于复杂自1999年实行高校扩招以来,上大学人数剧增。目前学生构成趋于复杂,出现生源结构、素质状况多样化,成才需求更加多样。3、活动载体发生变化网络作为一种强势媒体,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成为学生社团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4、学生思想状况发生变化青年学生有着自身突出的特点。求新意识强,勇于创新,敢于尝试,其成才需求更加多样化。四、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策略1、加强社团组织管理(1)强化党委对学生社团的领导,把社团工作纳入到学校教育体系中来,引导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2)优化团组织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减少行政干预,根据社团的类型采取相应的管理方式。在活动的具体实施中放开学生手脚,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鼓励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社团活动。2、完善社团基本情况(1)完善健全的制度是社团健康发展的前提,科学的管理是社团良性运作的基础,创新的机制是社团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2)注重对社团干部的培养和引导,对他们不能求全责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备,要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克服缺点和不足、完善自我。3、提供必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