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事件的波澜教学目的:1、体会叙事时波澜起伏的效果。2、了解并掌握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3、提高学生写作选材、组材能力。教学重点:掌握一些写出事件的波澜的技法教学重点:运用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进行写作。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步了解什么是事件的波澜。若干年前,美国一家杂志社以三千美元重金悬赏,征求文字最简短、情节最曲折的小说。下面这篇小说获得头奖:猎狮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到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尸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她又赶紧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提问:读了这篇小小说,哪位同学能说说它为什么能获得头奖?提示:全文仅一百多个字讲述了一个情节曲折,扣人心弦的故事:猎人巴布前往非洲打猎却不幸身亡;其妻伊莉薇娜要求运回丈夫尸体,得到却是一个“狮尸”;伊莉薇娜再索夫尸,最终得知:“巴布在狮腹内。”原本并不十分奇特的事情,却被作者写得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文章的这种起伏变化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波澜”。二、师生对话,体会叙事时波澜起伏的效果。1、什么是事件的波澜?波澜比喻文章的起伏变化。2、为什么要写出事件的波澜?“文似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huà,有何可观?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悦目。或绝崖飞瀑,动魄惊心,山水既然,文章正尔。”“为文不知用旋绕之笔,则文势不曲。”2,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都离不开事件,对于事件的叙述如果一泻无余,见头知尾,将索然无趣、平淡、单调,叙事曲折回旋、波澜起伏,才会扣人心弦、引人入胜。3、怎样写出事件的波澜?(1)要善于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2)要了解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如:制造悬念;运用抑扬;巧设伏笔;设计巧合;铺陈误会;着力突转等。三、合作探究:掌握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同学们再读《猎狮》《塞翁失马》《疑》这几篇短文,具体了解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为了便于快速阅读,有的文章已被缩写)。同学们可以任选一篇,自由讨论:这些作品分别用了什么样的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塞翁失马古时候,在我国北方的边城住着一位老人,大家都喜欢叫他“塞翁”。塞翁饲养了一匹壮马。一天,马走失了,邻居们都来宽慰他。他笑着说:“怎么知道这不是福呢?”几个月后,走失的马回来了,身后还跟着一匹好马!邻居们都来祝贺。塞翁说:“怎么知道不能成为祸呢?”果然,他的儿子骑马时跌断了一条腿。邻居们又来劝慰他。塞翁说:“怎么知道这不是福呢?”一年后,打仗了。村里的青年人都被强征入伍,十个有九个死在战场上。只有他跛脚的儿子留在了家里,保住了一条命。疑雨夜,一令姑娘在等公交车时,一辆出租车在她面前“吱”地停住,司机告诉她末班车已过了,还是打的吧。姑娘犹豫了一阵后说,要打电话叫妈妈来接。司机立即递过手机,说:“告诉你妈,这里有辆出租车,车号XXX,问问她,是等她来接呢,还是坐这辆车回家。”电话接通后,姑娘上了车。车上,司机问她怕不,深更半夜的。姑娘说不怕,她已将车号告诉妈了。司机“哈哈”大笑,你们女孩子就多疑,好像满世界都是坏人。很快车到了姑娘家住的那幢大楼。车停后,姑娘说钱不够,要到家里拿。司机一把拉住她,非要让她交清钱不可。姑娘说:“怕我上去不下来,存心骗你?”司机尴尬地笑着:“不是我不信,实在是这种事碰到过几次了。”姑娘无奈,只得在楼下叫家人下来,嘴里埋怨道:“还说我多疑,你才多疑,好像满世界都是坏人。”讨论归纳:《猎狮》:猎人在猎狮时被狮子给吃掉了,故事本身并不复杂,作者却能化平淡为神奇,在选材上与众不同,他没有写猎人与狮子搏斗又如何被狮子吃掉的血腥场面,而是以电报为线索,连缀了出猎非洲、猎狮身死、运狮回家、尸在狮腹等故事情节,悬念乍解又生,环环相扣。这是作者把来回电报内容及误解、释误等情节加以巧妙组3合的结果。板书:《猎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