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小组讨论→学生实验→汇报结果→交流讨论来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物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方法。(2)利用九年级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使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难点1、了解金属材料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仪器、用品PPT演示稿、黄铜、铜、焊锡、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出课题】利用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物品,然后设问:这些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引出课题:金属和金属材料。指出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学生思考、交流、回答设置情景,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感知学习的对象,感受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激发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问:我们生活中使用的金属制品,你知道是哪几种金属制的吗?我们常说的五金指什么呢?学生交流,回答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学习对象。小结展示图片:金属的种类很多,而我们常见的有铁、铝、铜,还有金、银、锡。学生聆听、观察展示图片,介绍人类利用生产工具的历史,以生产工具为标准把人类历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铁、铝、铜三种金属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阅读,观察图片,了解人类使用金属材料的历史。了解中国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识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展示图片,提出问题】:根据你收集的材料和图片所提供的信息,你能说出金属通常具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吗?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代表陈述讨论、交流结果,其他同学作补充。学生通过交流、汇报,认识金属的物理性质由此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小结】通过学生的讨论回答,小结展示金属的物理性质。展示物质的几种用途,提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将它们相关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代表陈述讨论、交流结果,其他同学作补充。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密切的联系。【设疑讨论】物质的性质是否是决定物质用途的唯一因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的表8-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P3的“框题讨论”。阅读教材P3的表8-1,学生分组讨论P3的“框题讨论”。然后代表陈述讨论、交流结果。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将生活现象与学科学习有机结合的科学方法、并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强化评价功能,通过评价,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讨论】联系生活实际,讨论:用来铸造硬币的金属材料需要具有什么性质?讨论、交流,进一步了解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化学的视角看问题,体会化学的价值。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拓展】进一步拓展,引入新内容——合金:我们所学习的纯金属能否用于铸造流通硬币呢,有没有一种金属同时符合这些条件呢?学习思考,分析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