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编写人:任春平时间:2014.10.29【课标要求】【知识网络】背景标志: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即1875年宪法的通过)内容评价背景(1)自1789年大革命以来,法国人民为争取实现共和政体进行了长期、反复的斗争(斗争的焦点:共和与帝制)(2)工业革命后,法国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壮大(根本原因)(3)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思一思: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的共和政体为何被称为“一票共和”?它说明了什么?(因为国民议会仅以一票多数通过。说明当时保皇派势力也很强大。)评价:进步性: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局限性: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很大则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法国的共和政体并没有得到巩固。注意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共和派与保皇派相妥协的结果,总统和参议院有很大权力,二者相互制约。法国的共和体制可归纳为“一、一、一、二”一大特点: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一个标志: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一项制度:议会制共和制。两大权力:立法权属于参众两院、行政权属于总统和内阁。进步性:①德意志帝国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规定了国家性质和政体)②是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十分迅速的发展。1课程标准学习要求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1.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2.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3.理解各国政治制度的差异是由各国的国情所决定的。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一票共和”)局限性:①君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容克贵族占主导地位,资产阶级则次之。②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军事性色彩。德意志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1.德意志帝国的建立2.德意志帝国宪法3.评价1.确立方式: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宪法,设立议会。2.主要特征:选举和议会立法。3.影响【重点难点】史论1近代法国政体的演变、特点及认识(1)政体演变君主制(大革命前)→君主立宪制(1789年)→第一共和国(1792年)→第一帝国(1804年,拿破仑)→第二共和国(1848年)→第二帝国(1852年)→第三共和国(1870年)。(2)特点:①曲折性(如下图)②铲除专制主义、实现政治民主化,以法治取代人治,以民主取代专制是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基本特征。(3)认识:法国共和制政体确立过程具有反复性、曲折性,但总体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无论是共和制还是帝制,并不是封建力量与资本主义力量的斗争,它们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实质是资产阶级内部实行何种政体的争斗。史论2多角度比较法国与美国的共和制(1)权力中心——美国:总统。法国:议会。(2)总统——美国: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权力突出。法国: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权力受到议会限制。(3)参众两院——参议员:美国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法国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选其中的三分之一。众议员:美国众议员由各州按照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法国众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任期四年。(4)政府产生办法及政党上台关键——美国:当选总统组织政府,政党关键在总统选举中获胜;法国:由议会产生,政党关键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史论3《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与特点2确定帝国为联邦制国家确立君主立宪政体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脆弱的德国民主)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史论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多样性、统一性特点(1)多样性特点①英国:以君主立宪制为主要特征。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拥有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内阁是中央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②美国: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和联邦法院执掌并彼此互相牵制,实现权力平衡,但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