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读书笔记篇一:复活读书笔记?《复活》读书笔记这个故事像一颗种子落入托尔斯泰肥沃的心田中,经过若干年的酝酿,开始萌芽、长大,最终成为一棵参天大树,于是产生了名著《复活》。这个生活中的故事本是一个悲剧,该女子被诱奸、被逐出、沦为娼妓和罪犯,而当其最初责任人愿意补赎她且好运将至时,她却得病身亡。托尔斯泰最初为迎合一般读者的心理,想将这个悲剧写成一个大团圆的结尾:男女主人公捐弃前嫌,终成眷属,虽被流放西伯利亚,但男的著书立说、教育孩子,女的读书进修、帮助丈夫,一家人过着安宁的生活。但托尔斯泰后来发觉这样描写男女主人公的命运,不符合真实的生活,所以男女主人公最终无缘结合。男主人公的一片热忱和努力,并没有获得他期望的结果,最后只能在宗教中获得解脱。在托尔斯泰的笔下,《复活》中的女主卡秋莎·玛丝洛娃是个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的姑娘,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她是聂赫留朵夫最初的感情是一种少女朦胧的初恋,但这种感觉不久就被贵族少爷糟蹋了。她怀孕后被驱逐出贵族之家,历经人间沧桑,沿着社会的阶梯不断下滑,最后滑进火坑,过了七年非人生活。但苦难并没有到头,她又被诬告谋财害命,被送进了监狱,押上审判庭。卡秋莎·玛丝洛娃恨造成她失身并怀孕的聂赫留朵夫,但发现后者却有真诚的悔改之意时,还是从心底里饶恕了他,并为聂赫留朵夫日后的生活着想,拒绝了他的求婚。聂赫留朵夫这个人,在小说前半部,是被作者完全否定的贵族形象,但到了后半部,却得到了作者的同情和赞扬,简直成了托尔斯泰思想的代言人。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认出玛丝洛娃后,主动去监狱求她饶恕,并愿意同她结婚,以此来赎罪。最初他精神上还没有真正的觉醒和复活,他所考虑的只是这事不能让大家知道,弄得他当众出丑。但接着他还是鼓起勇气去监狱探望卡秋莎,这是他迈出的重大一步。这个充满空想的精神探索者采取了切实的行动,走上了告别旧我的第一级台阶。从此以后,聂赫留朵夫开始了他背叛贵族上流社会的“苦难历程”。他先是彻底否定自己,然后否定了自己的贵族朋友,否定了整个上流社会。为了解救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一次次上法院、下农村,访问一个又一个法官、将军、省长、国务大臣、宫廷侍从。他从解救玛丝洛娃的行为中,逐渐产生和增强了背叛上流社会的决心。作者和所有善良的读者一样,衷心希望历经苦难的卡秋莎最后能获得幸福,也希望洗心革面的聂赫留朵夫能如愿以偿,因为大家看到他对卡秋莎的爱是那么的真挚,那么深沉。但是,托尔斯泰作为现实主义的大师,不能因为一般读者的心理而歪曲现实。他说过,“在艺术中不能撒谎”。篇二:复活读后感《复活》读后感长篇小说《复活》(1889~1899)是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情节的基础是真实的案件。贵族青年聂赫留道夫诱奸姑母家中养女、农家姑娘卡秋莎·玛斯洛娃,导致她沦为妓女;而当她被诬为谋财害命时,他却以陪审员身份出席法庭审判她。这看似巧合的事件,在当时社会却有典型意义。小说名曰《复活》顾名思义,其中必有人“复活”。那幺“复活”的人究竟是谁呢?是聂赫留朵夫?还是玛丝洛娃?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对此,评家众说纷纭,不过,细品全书后,就会有所知晓。聂赫留朵夫品性善良,且有抱负。他对自己所拥有的贵族特权极为不满,把名下的那一部分土地分给了农民。起初,他对姑母家的养女卡秋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莎*玛丝洛娃的爱是真诚的。后来,他参军当了军官,军营生活却使他堕落成为一个吃喝玩乐的花花公子。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诱奸了自己当初曾热恋过的姑娘。此后,他在罪恶的泥潭里越陷越深。法庭上遇见卡秋莎之前,他正与一个有夫之妇私通,同时又有一个贵族小姐求婚;此外,他已放弃否定土地私有的理论,准备接受母亲的大家遗产。在法庭上和卡秋莎的不期而遇,极大地震撼了他的心灵,尤其是她被判苦役后发出的哭声,更是触动了他那似乎并未完全泯灭的良知。他痛悔过去的劣行,开始走上精神“复活”的道路。为了赎罪,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