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的师德小故事1VIP免费

我的师德小故事1_第1页
1/6
我的师德小故事1_第2页
2/6
我的师德小故事1_第3页
3/6
我的师德小故事——张红霞我很平凡,平凡得就像一个小水滴,没有光辉的历程,没有显赫的成绩,但就是在这些平凡的日子里,我的心却实实在在感到满足与充实。如果说非要找出什么原因的话,我想,那便是因为心中有爱。人人都说教学苦,古代就有“家有五斗米,不做孩子王”的说法。确实,做一个老师挺苦挺累的,但这是我们选择的职业所以我们要做的只有胸怀爱心默默工作。还记得我刚从学校毕业,第一次走进教室时学生们脸上那种松了口气的表情可能是老师严肃的表情看太多了,换了一个新来的老师他们都觉得很放松吧,但是一进学校就听到许多诸如课堂混乱,学生不听话,甚至故意与老师做对这种恐怖故事,心里便默念着,要给他们一个下马威。于是,在我教书生涯的最初一段时间,发怒成了我生活中出现得最多的动作。课堂上有人不专心,没完成作业这些都会引起我的发怒。我会在课堂上大声呵斥犯错的学生,只因为觉得这样做会在全班起到威慑作用,却没有去想这个学生会有怎样的感受,也忽略了同样坐在教室中其他的那些满怀期待等老师讲授新内容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我虽然能控制住课堂上的纪律,可总觉得课堂上哪里不对劲。感受着每个学生看我时畏缩的目光,回想着课堂上死一般的沉寂,我开始思索。一天,我在学习新课标时,感悟到课堂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才明白是我严厉的目光切断了学生的思维,是我冰冷的面孔熄灭了学生心中的热情。如何激活我的课堂让学生们能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呢?我陷入了沉思。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曾总结:“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会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已和周围的人们。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只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与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促使学生们更喜欢上课,期待上课,于是我总是精心设计上好每一节课,使同学们在无意中喜欢上我。同时,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也从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因为我明白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清澈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得到了肯定后,良好的情绪会给你带来下一次成功得到肯定的可能。大人如此,小孩亦如此。来自老师和家长的表扬与肯定,会令孩子们更加的自信和可爱,从而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做出回应。就像魏书生所说的:我们教育子女、教育学生还停留在忠言逆耳的观念上,就落伍了,就不受欢迎了。我们应适当地用上糖衣良药,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一句表扬乃至一个微笑就是鼓舞孩子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孩子建立了自信心,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就会变得更加积极。去年我续任了四(2)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开学初第一节英语课上,我让每个学生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大部分学生都很积极,可是,当轮到第三组最后一位女生时,她站起来一声不吭,这时同学们都看着她在笑,原来这个学生是刚从民工子弟学校转来的,叫小凌。因为教材不同,所以对英语的一些简单表达还比较困难。同学们都歧视她,不接受她,她的性格很孤僻,对于学习提不起精神。只见她低头站着,可以看到她的眼泪在打转。我刚想发火,脑子里不由自主地出现自己初为人师时的事情。我对自己说,不行!于是,我定了定神,用严厉的目光制止了其他同学的笑,然后走到小凌身边,轻拍她的肩头示意她坐下。课后我对她的以前的学习情况大致了解了一下。知道这些情况后,我就利用课间经常与她谈心、交流,使得她慢慢地能够接受我,愿意与我交流一些事情。在每节的英语课上,我总是抽她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每当她回答正确时,我总是对她竖起大拇指表扬她,不断地给她信心。久而久之,她开始喜欢上英语课,而且每节英语课上总能看到她积极举手发言,每次的课堂作业她总是很及时地给我批改,每篇课文她总是很认真积极地背给我听。渐渐地,她的脸上现出了孩子应有的笑意。她看见我不再游移躲闪,而是大方又快乐。之后,她的学习进步很快,从以前的不及格到期中考试的及格,老师...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我的师德小故事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