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语文标准》要求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努力在这方面下功夫,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并通过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一、我善于鼓励学生,使他们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自信,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一个人只要树立了自信心,就能克服困难,开发潜能,实现自己的目标。那么,怎样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呢?就要让学生觉得学语文并不难,识字不难,写字不难,阅读不难……只要认真,人人都能学好。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尽量使学生感到阅读不难,从而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觉得自己“能行”。如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我喜欢采用各种读法,其中竞赛法最容易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我们在读的时候,有时进行师生比赛。每出示一篇文章,我自己先读,通过绘声绘色地读,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让学生读,鼓励学生比老师读得更好。开始时,先是有意识地让有一定朗读能力的学生读,及时给以肯定,给以表扬,激发大家的自信心,再让其他学生读。通过大家读,读出兴趣,读出信心。我总是对学生说:“你们真行!”有时候,我在每组中选代表读,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来个积累奖分。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一个比一个读得好,一个比一个读得优美,真是欲罢不能,这就是同学们为组争光的积极性,有了这种积极性,自信心就出来了。就这样,无论是读,还是说、写都一样,学生的积极性有了,自信心也有了,学习也就不难了。二、我积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第三个基本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积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他们团结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努力营造一种学生自主参与的情境与氛围。例如,课堂上呈现学生感兴趣的或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使他们愿学和乐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反馈和积极的评价,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功的机会,从而更自觉的自主学习。在阅读教学中,我让学生先自主读书,在自读中对课文进行点、划、批、注,目的是让他们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文章结构,把握文章重点词句及其相互联系,记录自学思考的心得体会。第二步,精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语言技巧。第三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步,让学生自己通过运用工具书或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自己解说课文的有关内容,自己解释有关字词的意思等。在自己理解中质疑。第五步,引导学生自己对文章的写作方法、精美的词句等作欣赏性的评价,即说说它好在哪里?为什么等。自主学习后,我根据课文内容,找出有一定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们合作学习、讨论。有需要扩大知识面、增加知识内容的问题,如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十一册《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后,教师提问道“你们从影视、有关资料或者生活中还了解人类破坏地球的哪些现象?”使学生们通过合作学习,增强他们合作的意识,使他们的社会品性获得积极、健康地发展。在课堂中,对于课文中的内容或词语有疑难迷惑之处时,我让学生通过在问题情境中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调查研究、信息搜集和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性活动,从而获得新知和增强技能,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品读名家名篇的文章语言时,我经常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性的讨论,如第十二册《一夜的工作》中,教师提出:为什么课文里写总理一句一句地审阅,而不是一句句地审阅?等等。三、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我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注重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促进学生自能阅读。1、课前教给预习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地学。因为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阅读能力,所以我在让学生预习课文时,指导他们运用“审、读、划、提、查”的预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