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根本动力,它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正如布鲁纳所说:“学习是一个主动过程,对于学习最好的激发乃是对所学材料的需要。”可见,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至关重要。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呢?一、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其特点是在从事学习活动或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这是一种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部动机。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不断体会到所学课程的重大价值,只有明确认识到当前所学与将来所用的紧密联系,才能激发出对所学学科的学习需要,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通过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树立以掌握为目标的动机,以此启发学生的求知需要,培养学生争取成功、克服失败的意向。二、设置学习目标,提出恰当要求要给学生提供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方法。要让学生知道学习对他们来说是有意义的,让他们知道从学习中将学到什么,教学生如何达到该目标,并针对学生的目标提出具体的要求。“没有要求就没有方向,就没有教育。”但要求必须从实际出发,要恰当。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制定出分年级(阶段)、分层次的计划,提出具体的要求。我在教学生写作文时,对于写作功底好的学生,则要求他们从立意、布局上有一定高度;中等生则要求达到写作的一般要求;差生则要求在某一方面有进步。三、培养成功感,增强学生自信心教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同学的冷遇,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如果我们能够帮助他们取得一点成绩,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哪怕是很微小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和表扬,从而为他们带来成功的体验和欢乐,这就有可能成为他们学习的转折点。如果由于成功而受到鼓励和表扬,就更加强了这种感受,并会产生继续追求满足的需要,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或工作的兴趣和动机。四、注重师生情感教学,增强感召力关心爱护学生,并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就愿意接近教师,乐于接受老师的教导,进步就快;反之,师生关系疏远,甚至对立,进步就慢。师爱的这种情感力量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动力。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若师生双方心意相通,便容易完成教学目标;若双方情感交流发生阻碍,那么知识交流也会受到影响。可亲才可信,才会出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效应。一个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尊重、爱护和关心学生成长,具有广博精深的学问和较高道德素养的教师,必然使学生产生亲近感和仰慕心理,教学活动才会十分和谐。五、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老师在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时,将该生对其他活动的积极性迁移到学习活动中,从而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需要,这是培养后进生学习动机的成功经验。有时后进生似乎什么长处都没有,老师就要用极大的爱心去发现学生身上的发光点,利用对该点的发扬光大,迁移到学习上。总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具体、复杂的。教学有规可寻,但教无定法。有待于在今后教学中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