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学复习提纲一、描述运动的工具:1、质点:不真实存在,理想化模型(忽略次要因数,突出主要矛盾)问:什么时候物体能看成质点2、参考系:定性的描述物体的运动3、坐标系:定量的描述物体的而运动;建立在参考系基础之上;描述直线运动—一维直线系二、描述运动的物理量:1、时间和时刻:时间—段;时刻—点问:时间一般都很长,时刻很短;一段时间可以分割成无数个时刻2、位移与路程:Δx=x末—x初,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矢量问:位移描述直线运动,路程描述曲线运动位移大小与路程的关系3、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瞬时速率问:矢量有哪些?标量有哪些?4、加速度:(1)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v;Δv;;a的关系:问:v很大,a很小(a=0);v很小(v=0),a很大Δv很大,a很小(a=0);Δv很小(Δv=0),a很大很大,a很小V向左,Δv向右,向左,a向左;V向左,Δv向右,向左,a向右(2)物体速度变大(加速)还是速度变小(减速)的判定:三、描述运动的方法:1、表达式:2、图像:轴、点、面、率、形、意s-t图像:点的意义、运动方向的确定、斜率的意义v-t图像:点的意义、运动方向的确定、斜率、面积的意义四、典型方法与典型问题:方法:(1)公式法(基本公式法、平均速度法、推论法)(2)逆向思维法(3)图像法:数据少、比大小(4)对称法与全过程题型:1、实验(求a、求v、作图、基本知识)2、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3、刹车问题4、追击相遇问题(一个条件,两个关系,三个步骤)五、物理学史与物理研究方法:学史:亚里士多德伽利略方法:理想化极限微元放大比值定义法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由打点计时器得到的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T=0.02s,其中:x1=7.05cm、x2=7.68cm、x3=8.33cm、x4=8.95cm、x5=9.61cm、x6=10.23cm。(1)求vD=________(2)求a=_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从地面竖直上抛一物体A,同时在离地面某一高处有另一物体B自由下落,两物体在空中同时到达同一高度时的速度都是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A和物体B在空中运动总时间相等B.物体A初速度和物体B落地时速度相等C.物体A的上抛初速度大小是两物体相遇时速率的2倍D.相遇时物体A已上升的高度和物体B已下落的高度相等3、如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置—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A.在时刻t1,a车追上b车B.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D.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4、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3s的位移为12m,第5s的位移为20m,则该质点运动过程中()A.初速度大小为零B.加速度大小为4m/s2C.第4s内的平均速度为8m/sD.5s内的位移是50m5、一个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分别为1s、2s、3s,这三段位移的长度之比和这三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别为()A.1:4:9;1:2:3B.1:8:27;1:4:9C.1:2:3;1:1:1D.1:3:5;1:2:36、一个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4s内的平均速度为14m/s,则a=________;第1s末的即时速度为__________;第2s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7、气球以5m/s的速度匀速上升,当它上升到150m时,气球下面的绳子吊的重物掉下,则重物经过_______s才能落回地面。8、雨滴从屋顶上自由下落,经0.2s的时间通过竖直方向上1.8m高的窗户,求窗户上沿距屋顶的高度为______9、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在第1s内的位移为它在最后1s的位移的一半,则它开始下落时距离地面的高度为_______10、某人骑自行车以v2=4m/s的速度匀速前进,某时刻在他前面s0=7米处有以v1=10m/s的速度同向行驶的汽车开始关闭发动机,而以a=2m/s2的加速度匀减速前进,此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汽车?11、客车以v=20m/s的速度行驶,突然发现同车道的正前方x0=120m处有一列货车正以v0=6m/s的速度同向匀速前进,于是客车紧急刹车,若客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1m/s2,做匀减速运动,问:(1)客车是否会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