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课文记叙了作者巴金先生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所闻,展现了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是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表态与动态的描写;二是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2、认知目标:(1)认识南国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榕树上中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2)学习作者表达事物的方法,掌握动态和静态的描写方法。3、能力目标:养成读书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独立阅读能力。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描写的大榕树的奇特景象及众鸟纷飞的幸福场景。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鸟的天堂”为什么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教法、学法:教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学法: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品读语句,想象画面,领悟写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1.导入: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乐曲,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播放《百鸟朝凤》录音带。鸟很多,鸟的天堂──板书。)2.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学生接:大榕树),第二次看到的是(学生接:鸟)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鸟儿又给你什么感受?(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使用各种的艺术导入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问题探究,自读自悟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赞美鸟的天堂的一个句子。(生回答: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1课件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1、作者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2、想一想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3、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用曲线画出课文中描写榕树、鸟儿的句子。(学生读读画画并进行小组讨论)【设计意图】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境况学生语感,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逐渐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三、汇报交流,教师点拨。大榕树:1.原来这真是一株大榕树啊!(1).重点体会“大”字课件出示: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上又生()有许多()直垂到地上,()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2)重点体会“真”字。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学生体会出: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3)重点体会“又”字。指树根很多。出示图片:谁来指一指哪些是气根?(体会根上生枝,枝上又生根,独木成林的景观。)(4)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大。)(5)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学生答:一万多平方米。)(6)课下大家丈量了操场和教室的面积,大家计算一下:合几个操场?几个教室?(结合具体情况请学生作答。)(7)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简直太大了。)2.茂盛。指名读句,谈体会。(1)重点体会“推”。请同学们演示,说明叶多而密。学生乙:地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2)重点体会“颤动”。同学演示,体现微微地动态。(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非常茂盛。)3.看录像:榕树的大与茂盛。4.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5.请学生画板画,体现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鸟1.播放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