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一面石铁中心校冯伶俐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这样一段话:•鲁迅非常关心爱护青年。据不完全统计,他一生接待过来访青年五百多名,亲自给青年回信三千五百多封,关心过的青年更是不计其数。在这些前来吊唁的人群中就有许多青年,因为——有一位青年,他叫阿累。他与鲁迅有过一面之交,鲁迅先生给他留下了终生不忘的记忆。让我们来看看是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阿累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举国上下,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悼念。阿累和鲁迅仅见过“一面”,但鲁迅的外貌和言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能从小见大,表现出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而阿累作为青年一代,期望踏着鲁迅的足印继续前进。一面阿累,生于1909年,原名朱一苇,现名朱凡,江苏涟水人。阿累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参加“左翼剧联”。同年8月考入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人共青团,接着参加中国共产党。因参加卖票工人罢工被捕,后经人保释赴马来西亚教书。后返上海从事写作和翻译。抗战后参加新四军,在部队和地方做文教和行政工作。解放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省文教厅长、省委宣传部长、湖南大学校长等职。1983年离休。《一面》是作者1936年为纪念鲁迅逝世而作,最初发表于黎烈文主编的《中流》半月刊。鲁迅鲁迅,原名周树人,,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狂人日记》人日记》,中篇小说《阿,中篇小说《阿QQ正传》,散文集《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朝花夕拾》拾》、小说集、小说集《呐喊》《呐喊》杂文杂文集集《坟》、《二心集》《坟》、《二心集》等。等。检查预习:地窖赫然窘相捻摩挲颓唐抖擞憎恶莽撞(xūn)(jiào)(hè)(jingŏ)(suō)(dusuŏŏ)(wù)(mǎng)(nină)(tuí)熏黑殷勤失业厚实面孔轻视陡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窘相厚实懊悔踌躇颓唐苗头艰苦虐待莽撞“我”到_________去避雨,在书店时“我”想买《毁灭》,但______。在这种情况下,鲁迅先生___________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我”到内山书店去避雨,在书店时“我”想买《毁灭》但钱不够。在这种情况下,鲁迅先生向我推荐《铁流》一书,只收了一块钱,并把《毁灭》这本书送给了“我”。1932年秋天的一个中午内山书店我鲁迅内山老板接班还要等半个钟头天冷阴雨买书钱不够鲁迅先生低价卖我书我买到了书,从一面中受到很大鼓舞1932年秋天,因为我到内山书店避雨,有幸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先生热情地向我推荐书并赠书给我,使我从中受到巨大鼓舞。初识鲁迅,鲁迅先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仔细阅读,细心体会●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子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肖像描写描写鲁迅外貌特征的异同点第一次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第二次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象浓墨写的隶体“一”字。第三次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