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天《论语》,从何读起?《论语》是中华民族典籍中的精华。如果你只有时间读一本中国古典经典,我的建议是,你还是读读《论语》吧,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啊。历史上,《论语》也不是开始就那么牛的,它的地位也有个不断提升的过程。关键的时刻有两个:第一次跃迁是汉武帝时期由董仲舒完成的。董老先生忽悠皇帝,倡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一下子从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战胜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黄老之术”,成了老大;《论语》也取得了“经”的地位,从学术经典变成了政治经典。第二次跃迁是南宋,大儒朱熹把《论语》放到四书五经之首,其后几百年的科举考试中,论语就成了天下读书人知识核心中的重中之重。论语不但是求取功名的法宝利器(高考指挥棒啊,你敢不听吗?!),而且是治国安邦的理论依据(宋朝开国宰相赵普就吹牛说他能“半部论语治天下”),更是日常道德伦理的典范。因此,要看中国的管理经典,什么水煮三国、麻辣水浒,那都是后生晚辈,要想玩得深,玩得雅,想要深入研究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论语》是避不开的。《论语》是孔圣人和门徒之间讨论问题的记录,用的是当时的口语,但是几千年下来,我们这些只有高中语文水平的现代人,读起来还真是有些吃力(不管是大学生还是研究生,进入大学以后再修过《大学语文》只是极少数,我只能认为大家的平均水平是高中水平了,呵呵)。因此,要读《论语》,选版本是十分重要的。现在市面上《论语》各种注释版本和解读很多,可以说是琳琅满目,换句话说,是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想当初讲平衡计分卡的书只有卡普兰那本的时候,我还知道买这本就是经典;等到奶酪热之后,一下子冒出《谁动了我的奶酪?》、《我能动谁的奶酪?》、《董事长教你的奶酪哲学》、《你的奶酪在哪里?》、《发现你的新奶酪》……恨不得用奶酪把大家撑死,真是不知道该选哪本为好。为了大家少走弯路,我就把我走过的弯路给大家再走一遍,能够截弯取直的地方,您就自己选吧。第一派,是原汁原味派。这一派,招法上讲究的是中规中矩、一丝不苟,目标上,是为真理而真理,要求努力追寻孔圣人的原意不走样,实际结果上,也最接近孔圣人的原意。这一派,有三大高手:朱熹、钱穆、杨伯峻。通天教主朱熹,代表作《四书章句集注》。说朱老先生是通天教主,绝对不是奉承。先说身份,孔子是“至圣”,孟子是“亚圣”,朱熹是和孔子弟子一个量级的“十二哲”之一,这都是经过历届中央政府正式认证过的,确有真凭实据,而且足够权威,跟全国牙防组的认证有本质差别。其二,影响巨大。朱熹对论语的注解长期作为全国正式统一教材,从南宋到清末,绝大部分时间内大家理解的《论语》,实际上就是朱熹理解的论语。考八股文的秀才举子,不但得会背《论语》的正文,还必须背诵朱熹的注,考试比得就是您对孔圣人、朱圣人的思想理解的是否全面、准确、深刻。基本上纵横三万里,上下五百年,这就是标准答案了。站在现在的角度看,观点的正确性姑且不论,首先是这份影响力就值得我们给与极大的重视,何况,里面散金碎玉,处处可见呢。第三,《四书章句集注》中,不光是《论语》,还有《大学》、《孟子》、《中庸》,买这一本,您算是赚多了――当然,我知道后面这些你们也未必看,但是不管看不看,占有总是快乐的,对吧?中华书局出的,质量绝对有保障。有时间的,古文底子也不错,能看繁体字、竖排本的,这个应该是首选。达摩堂首座钱穆,代表作《论语新解》。人,当然是牛人,当代儒学的代表人物。有人说他是“集大成者”,可能稍微有点儿高了,但是对我等而言,他是珠穆朗玛峰还是乞力马扎罗并不重要,总之都是很高很高很高就是了。钱穆很严谨,在诸多材料的解释中深思慎取,古人说法不足的地方,又有自己的见解,很值得一读。看了钱穆的解释,你会知道他在诸多说法中为什么选择了这一种,这个比较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探寻真理的过程。书是三联出版社出的,质量上又增加了一层保障。唯一遗憾的,语言还是有些偏古文的风格,他老人家恐怕是觉得这么说才能原汁原味,我们现在读起来,想做到行云流水是不大可能了――好在,经典慢些读,没准儿更有助于深入体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