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清朝龚自珍体裁:七言绝句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龚自珍的文学常识;背诵并默写本诗。2.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运用合作赏析的方法,理解诗的含意。3.学习作者不畏惧挫折的坚强性格。4.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龚自珍纪念馆北京浙江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1841),号定庵,清朝思想家、文学家,近代思想启蒙的先驱。提倡“通经致用”的今文经学派的重要人物。并强调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所作诗文,极力提倡“更法”、“改图”,深刻揭露清王朝统治的腐朽,反映社会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洋溢着受国热情。《明良论》、《病梅馆记》等文,和《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等诗篇,皆为其代表作。散文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诗尤瑰丽奇肆,有“龚派”之称。著有《龚自珍全集》。写作背景《已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已亥年(1839年)48岁写的大型七绝组诗,共315首。内容涉及范围极广。本诗是其中的第五首,写作者辞官回乡离别京城的复杂矛盾的心情,诗中作者以落红化作春泥自喻,抒发了不忘报国的崇高胸怀。清朝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理解诗意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惨白的太阳渐渐西沉,那胸中的离愁就像一江春水浩荡汹涌;骑马驶向东方,就是要驶向那遥远的天涯海角。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正是暮春时节,落花满地,然而这落花并不是无情无义的东西,它们会变成肥沃的泥土,培育护养着自己的生身之木,使它更加欣欣向荣。赏析理解1.这首诗中哪一个词直接表达了诗人当时的感情?答:离愁(或:浩荡离愁)。2.诗中直接表现离愁深重的词语是浩荡;“吟鞭”指诗人的马鞭。3.作者以落红自况,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4.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答:诗中的“离愁”是指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5.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离别京城的忧伤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乐于奉献的情怀。赏析理解6.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第一二句侧重抒写离愁;第三四句侧重抒写理想。7.诗的前两句是如何描写离愁的?答: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把离愁表现得非常深重。8.为什么不说“夕阳斜”而说“白日斜”?答: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9.《己亥杂诗》中表达诗人对理想信念追求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赏析理解10.请用简洁的语言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一千古名句。答:这两句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落花的生命并未终结,而是获得了新生。它化作春天的泥土,为培育新一代的鲜花发挥作用。“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11.谈谈你对第三、四句诗的理解,并说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答:①以落花自喻,表明了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仍乐意为社会作贡献的心态。②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赏析理解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段鉴赏性文字。答:这两句诗语言精美,用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1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是传世名句,请作简要赏析。答:这两句移情于物,以新奇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14.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态?答:比喻,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赏析理解15.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答:诗人想舍的是当朝者的黑暗与腐朽,不舍的是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1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17.请用第一人称描述“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所呈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