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2课时教学设计VIP免费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2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1/2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2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2/2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2课时教学设计ID:440110249402006花山镇新和小学江小菊教学目的.1.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生活的悲惨和作者想象的合理。2.通过朗读,体会句中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3.运用对比,初步感受“以喜写悲悲更悲”的表达效果。教学流程一、观赏动画片或幻灯片《卖火柴的小女孩》引入,回顾上节内容1.利用多媒体,披文入境,激发兴趣。2.过渡:《卖火柴的小女孩》中,作者四次写到了小女孩美好的幻景: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美好的幻景呢?这是课文理解的重点和难点。二、精读重点,激发情感1.充分朗读,走近“小女孩”。2.鼓励质疑,与文章内容“对话”。(1)小女孩是冻死的,为什么“嘴上带着微笑”?(2)明明是说小女孩冻死了,为什么要写“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3.重点理解,于强烈的对比中升华情感。(1)出示句子:“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2)启发、引导思考:小女孩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感到幸福?我们的“新年”是怎样过的?小女孩的“新年的幸福”是指什么?重点体悟句子中加点词句的意思。(3)进一步点拨启发:为什么明明死了,却要说她是“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了?为什么冻死了,嘴角还带着微笑?小女孩活在人世时有哪些不幸和痛苦?(4)品读感悟:当作者写到小女孩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时,当他写下两个幸福时,心情怎样?(通过读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昧,把课文的人物形象、情感、语言三者融为一体。)4.领略表达效果。(1)师问: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抒发同情、不满的感情呢?(2)启发:(出示句子)谁也不知道,她曾经多么痛苦,她是在除夕夜里被活活冻死了。(3)学生领悟到:这样的结尾让人回味沉思。幸福与不幸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能表达作者的同情之心。更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电视镜头中常常用大笑、狂笑来表达强烈的不满、悲苦等场面,让人觉得更悲伤。(学生能初步感觉到“以喜写悲悲更悲”的效果。)三、朗读品味全文,深化情感四、课堂练笔11.用对比手法写一篇短文:我和“卖火柴的小女孩”比幸福。2.想象习作:“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2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2课时教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