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思考摘要: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职业教育面临比较大的挑战。本文对职业学校学生的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应提出了对策;对职业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遇到的困难作了初步分析,提出了对策。关键词:职校生素质思想道德教育对策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对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指导学校加强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工作。学校在对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确定尽了极大的努力,想了不少办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效果还不尽人意,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水准、思想观念、纪律、法制意识、集体主义观念、理想、奉献精神等等或多或少还有偏差,有的甚至还有一些严重的缺漏。职校生是一个不容忽视、不可小视的社会群体,应该是富有活力、充满朝气的青年群体,也必定是未来社会发展进步和城乡建设的生力军。《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科学地规划各教育阶段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应该说,职校学习时期是职校生从心理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是他们的个性人格趋于定型的时期,也是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关键时期。思想道德教育在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核心和中介。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职校学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使得职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存在许多偏差,主要表现在:一、思想德育教育人员配备严重不足职校学生素质下降是社会的共识,初中阶段学习生活的不良经历、教师以及家长的教育观念方式不当、普遍存在的社会认知偏见、特殊的时代和社会环境、特别的职业学校专业教育、特定的青春期年龄阶段和独特的身份(如独生子女、特困生或孤儿),再加上一些职业学校所做的工作不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尽如人意,都使得职校生的思想道德问题日益多样,更加普遍。这就说明职业学校的思想道德工作必然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相应的要求学校应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人力和物力投入。二、班主任很难适应新职校学生的道德教育需要目前的体制,绝大部分学校的班主任是兼职的。班主任老师除了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同样要做好教学工作。在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的选择中,教师会选择全力做好教学工作,而牺牲班主任工作。换句话说,教师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工作,而把班主任工作放在次要地位。出现这种情况不能怪教师思想觉悟低,而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1、教师工作繁重,精力有限。教师不但要做教学工作,备课,撰写教案,还要做专业建设工作,还要做教学研究工作,还要撰写论文,还要应付各种临时性的任务等等。相对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前面所列的工作都是有硬指标的。例如,学生出现了问题,但教师正在上课,教师当然会选择继续上课,而将问题学生放在一边,原因很简单,不上完课就去处理学生的问题,就是教学事故,后果熟轻熟重,一目了然。另一方面,由于任务的繁重,教师把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就会立即显示效果——上课效果好;而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是一个长期、慢效的工作,它的效果要很长时间以后才能显示。所以,教师在有限的精力下,只能选择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了。2、教师的德育教育能力有限。职校学校的教师大部分是工科大学毕业,没有受过专业的师范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分析和认识能力有限,当然对班主任的德育教育能力有限。他们往往对专业教育得心应手,但对德育教育存在畏难情绪,从而不知不觉的是他们更重视专业教育,而轻视德育教育。3、教师的认识存在偏差。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业、轻品德是主要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不是教师存在,而是全面存在。三、德育工作内容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小学生就开始学习“从小立志为中华”,道理讲了许多,但是,从电视广告到家用电器,带“洋”字的信誉高,影响大,印象深,于是得出结论:“中国的就是不如外国的”;社会上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