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协奏曲——学困生转变的点滴做法姜虹一、老师的爱——学困生积极向上的风帆。爱是教育的核心内容,对于那些丞待关爱的学困生来说,教师给予爱的阳光和雨露,更应温暖和充足,作为班主任,我正是以自己的爱心来使学困生一点一点取得可喜的进步。1.降低要求。学困生只所以学习困难,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扎实的学习基础,学习是日积月累的,久而久之,他们在学习当中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体会不到快乐,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因而出现了学习上的困难。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旦在前期的学习中他的障碍(困难)没有排除,将会导致后期的学习根本无法进行。大班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师不可能因为个别还没有学懂而停止教学,这时候,对学困生适当地降低要求便可给他更多的机会。我班的邹少华就是在学习上困难重重的一个孩子,每次考试,他总是班上最后一名,平时不完成家庭作业,课堂作业也是能躲掉几躲掉,我想长期下去,他的困难会越来越大,于是我给他采取了降低要求的做法,如:平时布置作业,别的孩子要写五道题,我给他要求只要完成三道题即可;家庭作业,别的孩子需要完成2个,我要求他只要完成1个就好,刚开始,只要他完成了比别人少一些的作业,我马上去表扬他,或给他得一朵别人需要千心万苦才可换得的红花。这样的做法首先使他从心理上消除了对学习的畏惧。原来,也可以这样轻松的完成作业。渐渐地,他的作业开始与其他同学同时交了,随着他的转变,我想是不是该给他提高一些要求了,还没等我找他,在有一天记作业时,他来跟我说:“老师,今天我把所有作业抄上呢。”说心里话,那天的作业稍微多了一些,我并不相信他能全部完成,于是我说:“最后一个作业你如果有困难,可以不做。”他坚决地说:“没问题,我能做。”第二天一早,其他学生还没有交作业,他便把他的作业拿给我看,果然,一个都不少,而且书写工整,我那个时候的欣喜之情决不亚于邹少华,一直到现在,他每天的作业都能比较认真的按时完成。但他在学习习惯上的转变已经足以使我欣慰了,当然,他相对于其他孩子来说,当学习任务太重时,仍有畏惧心理,所以有时,我仍然会让他少写一些作业,但这已经不是经常的事了。2.关注课堂课堂的四十分钟是每个孩子最为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老师们总是想方设法地能让学生们的这段时间有效利用,如何让学困生的课堂时间有效利用呢?我对他们采取的做法是不动声色。轻做动作,暗中提醒,邹少华在开始的时候,课堂上几乎是不听讲的,他总是把他胖胖的身体一下字子全堆在桌子上,整个课堂上,他似乎被一个大大的磁场球围在课堂外一样,课堂上的事情与他无关,点名对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于是在讲课时,我走到他跟前,用手扶他坐正,什么也不说,继续上课;他有时趴在桌上,我一边讲课,一边走到他跟前,又把他扶正,很随意地,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渐渐地,他开始参与课堂,课堂上看见他坐起来了,看见他举手,看见他书上有笔记了。其实,学习的很多方面都是相通的,当他开始认真完成作业时,他已对学习有了兴趣,那么,参与课堂便也成了必然的事,有一节语文课,邹少华那高高的手一直举着,可我却没有叫他,当快下课时,他一脸失望,使我明白:他的积极性即将被打击,我又趁着一边给同学布置作业,一边走到他跟前,用手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下课后,我赶快找他来,问,让他谈自己的看法,听他兴致勃勃地谈着他的见解,我庆幸我的及时补救。3.零星积累以前,我总认为学习是个很系统的事,总希望通过系统学习来让学生获得知识。当有学生来问我问题,我一看是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便说:“我在班上统一来讲,”邹少华的一件事使我认识到了零星积累也是很重要的,有一天课间,邹少华来到我跟前说:“老师,我最喜欢这册书中《成吉思汗和鹰》和《只有一个地球》这两课,您能给我讲讲吗?”当时,我们才学到《他发明了什么》,于是我说:“等咱们学这两课时,你在好好听吧!“唉”他一甩胳膊、失望的走了。这一声“唉”一下子提醒了我:此时不是他知识渴求欲望最强的时候吗?我干吗要放弃一个这么宝贵的机会,时常说教育要善抓时机,这不就是吗?于是我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