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科目:生物提供者:胡彩香教学对象:初一课时:一课时单位:木头营子新窝铺中学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在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里,一改过去老教材先介绍神经系统结构,再介绍感觉器官的排序,而是先从人们对外界的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这样做的目的是强调人体通过自身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展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地学习。《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材内容包括“视觉”探究和“听觉”探究两部分。现将“听觉”作为第二课时内容讲授,分情景导入、耳与听觉、课外拓展、其他感官、我的收获五个版块。二、教学目标1.描述耳的结构、主要功能和听觉的形成过程。2.分析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3.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初一学生对耳的结构既陌生又熟悉,但是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对我们自身的器官保持着好奇心,探索的欲望,所以通过学生对一系列资料的分析讨论、观看课件、图片等活动,进行探究及合作学习。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依据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针对初中学生喜欢争论、怀疑、敢于进行挑战等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学生参与的教学情境,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每个学生能力的发展。充分发挥“观察与思考”栏目的作用,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联想、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耳与听觉的重要性,采用递进的方式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从学生的好奇心出发,将被分解的耳的模型分发下去,采取让学生手、脑、眼并用的方式,进行拼模组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参与到学生中去,当好引路人,做好学生的帮手。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相互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寻求答案(质疑、释疑),在学习获取信息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新,编演故事,不断对信息进行加工,加深理解,突破难点。通过展示收集的声音资料,让学生感受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适时引导学生,增强审美感,加强社会责任感,奉献爱心,共建和谐社会。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爱护自己,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完成“引入情境──产生好奇──激发兴趣──主动探究”四步曲。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启迪思维。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1.耳的基本结构。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等多方面能力。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情景导入: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感恩的心》让学生通过听觉感受信息,谈谈感受可见,听觉对我们的重要性。人从外界接受的各种信息中,听觉信息的数量仅次于视觉信息,居第二位。理解歌词,获取信息,谈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体会聋哑人交流的不容易,并未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互动一:听觉的重要性师:请大家观察课本提供的图片,完成讨论1、2。学生认真观察并讨论交流,认识到听觉的重要性。再一次体会听觉的重要性互动二:耳的结构师:听觉的形成离不开耳,你知道你的耳有哪些结构吗?经常有小孩子对着别人的耳朵大声说话,结果造成别人听觉受损,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师:大家说的非常好,耳的内部还有哪些结构呢?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图Ⅳ-51,认识耳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做出积极评价。学生回答:耳朵(耳廓)、耳朵眼(外耳道)、鼓膜学生看书,教师展示耳的结构挂图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指出挂图中的各部分名称,并描述其功能。通过对挂图及模型的学习是学生能够深刻记忆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互动三:听觉的形成师:请大家根据耳的结构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