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关于“孩子”的书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撒播的希望的种子,需要家长的呵护、浇灌与引导。然而在孩子茁壮成长之时,总有阻滞其花开的因素,而作为“园丁”的家长在焦头烂额之时,是否有自己的决胜法宝呢,让我们一起分享吧!【专题一】如果你是一位母亲或是父亲,请鼓起勇气,燃起希望,这个世界可能百般践踏你对孩子的期待与信任,但是唯独你不能,也不应该缴械投降。所有历史伟人都有一位对孩子坚信不疑的家长,这不可能是巧合。你是否有在孩子犯错时第一声就质疑孩子的解释,视其为借口;你是否对孩子某次优秀的表现表示怀疑,甚至求证他人而不予肯定;你是否翻看孩子的手机、日记寻找某事的答案;孩子是否能坦诚面对家长,说出心里话;孩子是否能和父母多聊聊,而不是捧着手机在网络上聊的欢畅…….假如是这样,是谁夺走了父母与孩子间的互相信任,是谁夺走了亲子间交流的欢快时光?问题一:作为家长,你是否能信任孩子陈述的事情并作出孩子想要的反应,孩子是否会诚实和你交谈,说出心里的“秘密”?问题二:你和孩子的沟通频率如何?一般在何时进行交流?交流是否是相互式交流,即孩子也会发表合适的观点?你是如何处理孩子的观点的?问题三:你的家庭沟通顺畅吗?有哪些好的沟通方式,请家长们积极分享吧!【专题二】2000年6月14日,《中国青年报》就刊登过甘肃少女晓琴写的《给妈妈的十四条建议》《给妈妈的十四条建议》中写道:1.我需要帮助,同时也需要独立;2.为了成长,请允许我犯些错误,让我自己在生活中学会如何生活;3.请不要强迫我按照您的模式去生活;4.请自觉地保护我的自尊心和隐私权;5.如果您想成为我的朋友,那就得放下家长的架子;6.请不要拿我当您的出气筒;7.宠了我就别说把我宠坏了;8.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不要把过去的错误扩大化;9.多一些建议,少一些命令;10.请不要第101次告诉我某事该怎么做;11.我不仅学习您告诉我的东西,还学习您身上表现出来的东西,包括坏的习惯;12.我不仅需要爱,还需要学会爱别人;13.即使您能替我做所有的事,也请把它们留给我自己做;14.因为我是菊花,所以请别让我在夏天开花;因为我是白杨,所以请别指望从我身上摘下松子现在的孩子正处于心理变化极大的“青春期”,此期间会伴随“情绪暴躁”“状态不稳定”“抵触交流”“盲目抗拒一切建议”“早恋”的现象,而家长苦口婆心的教育似乎效果并不好,相信许多父母心里并不舒服:我们千辛万苦地在外打拼,不都是为了你们吗?这些孩子也太没良心了,一点儿都不体谅父母!公平地说,现今的父母的确不容易,既要面对社会生活各种各样的变化和挑战,回到家除了操持饮食起居外,还要劳神操心地教育孩子。问题一:你是否注意到孩子有以上现象?你如何对待孩子的变化的,教育方式有否调整?问题二:孩子是否注意力未集中在学习上,作为家长该如何引导?问题三:孩子是否有其他问题,请家长积极讨论,为孩子的成长助飞!最后,在此感谢各位家长的到来,感谢各位家长的聆听和阅读,感谢家长对孩子们的无私奉献!请家长们放心,我们老师一定会加倍用心,格外努力,为培养您的孩子而殚精竭虑!祝各位家长身体健康,诸事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