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和书画家。苏轼和他的父亲苏洵、弟苏辙都是诗文大家,当时并称为“三苏”。苏轼的词,开词中豪放一派。笔力雄健,内容广阔,风格多变化。由于他主张改革但不赞成王安石变法,因而既与变法派发生矛盾,又同维持现状的保守派所不齿。苏轼为人表里澄澈,讲究风节操守。所以长期贬居外地,一生坎坷,漂泊不定。然而这正好有利于他加深阅历,扩大视野,使他在文学上获得很大的成功。走进苏轼朗读训练朗读诗词速度要慢一些,一边读一边品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自己头脑中浮现出来。另外也要划分节奏,韵脚要读出延长音。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苏轼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结合《但愿人长久》一文,就文章大意讨论,讨论中的疑问等会在全班交流中提出。2,你最喜欢哪句词句,为什么?讨论与质疑中秋词自《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清·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归纳小结:上阙:望月(写景)下阙:怀人(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想象:明月宫阙琼楼玉宇主题: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思念。明月(月圆)联想:人圆课堂练习1、下面我们来看几个语段,请同学们根据语境,填入《水调歌头》中的词句,并思考概括这样的词句可用于怎样的语境中。2、下面再请同学自己创设情境,用上这首词里的词句,其它的当然也可以,要求引用要恰当,符合人物的情感或当时的情境,并准备作简短的交流。收集了咏月的名句。并说出喜欢它们的原因。(提示:我们要表达对某首诗喜爱的道理,可以从分析其思想、鉴赏其艺术入手)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