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学”修养之思有幸聆听川大历史文化学院周毅教授的《国学与修养》。周教授精彩的讲座,使我对6000年前伏羲画八卦——5000年前神农教耕作——4000年前的仓颉造字——3000年前的姬昌注八卦、作易经——2000年前孔子注四书五经这样国学思想的源流脉络有了清晰的认识;对国学概念的界定有了更深的认识。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形成了先秦诸子的儒、道、墨、法、兵等思想,并且儒家思想贯穿并主导我国的思想史。可以说国学是将众家贤人思想的汇集,是先人留给中华后人的宝贵财富。在当今中国,国学是一种怎样的境况呢?1.五四运动以来,废除读经,改文言为白话,割断了中国文化的根。百年来,不仅没有产生杜甫、李白、苏轼这样的圣贤,也没有再产生象胡适、林语堂、钱钟书这样的国学大师,国民的文化素养越来越浅薄,心灵越来越颓废,在我们的周围充斥着低俗文化、垃圾文化、浅薄文化。2.由于多年来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真正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经典的人少之又少,诵读经典仍局限于少数学校和少数学生。3.经典诵读仍处在“副业“、”业余“的地位。因此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大声的疾呼“中国需要文脉的修复与回归”。从台湾王财贵教授少儿读经到《百家讲坛》曾仕强讲《易经》、易中天品《三国》;从1998年圣陶实验学校的成立到济南南莘庄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无不体现对经典回归诠释。我们的学校应以南莘庄小学经典诵读活动为蓝本,积极开展读经活动,让孩子在读经中感受经典、体会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