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课题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作者及工作单位姜静琪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小房小学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课文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写英雄儿女守卫祖国的南大门——西沙群岛。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是本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海岛风光的美丽;二是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西沙群岛一带海水颜色鲜艳、异常美丽,一般人都缺乏实际的感受;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以及其他丰富的海域物产,也大都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对于远离海域的学生来说,也是学习的难点。学情分析1、学校虽然地处农村,但因工业园区就在这里,家庭的流动性大,班级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理解能力与感悟能力差别明显;2、学生比较活跃,对待新知识充满学习热情,但由于身居内陆对描写南海岛屿的文章,理解起来可能与其生活感悟脱离;3、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不够,很少去自己主动搜集,课外资料的积累比较少,搜集方式方法不多;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过程与方法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2.运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三、知识与技能1、会认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颜色、形状、千奇百怪、渔业工人、四脚朝天、茂密、肥料、祖祖辈辈”等词语。2、体会作者运用的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方法。3、会用关联词“因为…所以…”造句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2、难点:感受海底世界的美丽,海底水产的丰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基本信息导入环节1.导入新课(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齐读标题。(2)、复习生字、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3)、观赏迷人的西沙群岛风光。齐声说出:富饶的西沙群岛出现错误的词语,教师纠音同学们会聚精会神的观看。在这里的阅读教学中,巩固字词,为后面课文的学习打好基础,做好铺垫。观看视频录像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还能让远居内陆的学生们对西沙群岛的风光有更进一步的直观感受,便于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阅读品悟(2-3自然段)二、阅读品悟1、初读感知文章内容:a、读第一段。(1)要求:读书的时候要尽量把这个句子中所表达的内容,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其他同学在文中画出描写海水颜色的词语(2)结合课文理解五光十色(3)美美的再读课文(4)质疑“为什么海水的颜色是五颜六色的”(5)学习关联词语“因为…所以…”,并练习用这组关联词说一句完整的话。b、读第三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2)、质疑:这一自然段描写了海底的哪些动物。(3)带着动作体会“蠕动”“威武”的含义。(4)带着头饰任选一种动物表演,注意表情动作。(5)再读课文,进入情境,感悟海底世界的奇妙,神秘。用喜欢方式带问题读文自主阅读,深入到情境之中,感悟西沙群岛海水的美丽。(“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读文时注意带着喜爱的感觉朗读。再读2自然段通过阅读体会海底世界的美妙。同学们争相表演海底的小动物们。通过创设情景指导朗读,感悟海水的美丽,做到一读了解,二读感悟,三读有情,通过读来感受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体会“五光十色”的含义。理解关联词语“因为…所以…”的用法这部分与学生充分交流,在对话中深化理解,做到深入浅出,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有趣的海底世界中。让学生快乐学习。学生身临其境的表演海底的动物,加深印象,理解深刻,记忆牢固。基本信息小组合作学习(4-6自然段)小组合作要求:第一小组预设问题:(4自然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