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八年级(上)教材教法建议白云区教研室陈春芳第一课:课标要求(1.1)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2.1)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2.1)体会父母对自己深深深的爱,培养孝敬父母的感情,从小事做起孝敬父母。第二课:课标要求(1.1)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2.5)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宽容和相互帮助。(2.3)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一、第一单元在本书中的地位家庭交往是生生交往、师生交往、社会交往的基础二、设计本单元的原因:1、中学生成长过程中,与家长教育(交往)的矛盾日益突出表现在三方面:(1)青少年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希望平等独立的处理自己的事情,而父母喜欢包办孩子的一切事。(2)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代沟,子女与父母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3)当代儿童的年龄特点与父母固有观念所造成的冲突。2、中学生在家庭中存在的问题(1)相当数量中学生不了解自己的父母65%的中学生不知父母生日(2)相当数量中学生缺乏反哺意识调查发现:中国学生最尊敬的十位人中,竟然没有自己敬爱的爸爸、妈妈!(3)责任意识淡薄,责任能力弱(4)出现矛盾只会吵闹,不善沟通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本质上是一个爱的教育。文章《爱,植根于家庭》在家庭中有四种不同的爱。既父母之爱、子女之爱、手足之爱、夫妻之爱。其中子女的爱(对父母的爱)是人生道德的起点。三、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整体教学建议第一课:爱在屋檐下1、第一课的逻辑主线和道德主线逻辑主线是了解家庭———发现家庭中的爱——学会孝敬、回报、感激父母之爱子女之爱道德主线是:道德谴责法律制裁道德、法律义务;心理需要不履行受到舆论赞美履行义务体现良好的道德、法律意识2、活动建议:(1)课前小调查写一写:你了解父母的这些事情吗?请你结合实际填写下表。父亲的生日母亲的生日父母的经历父母的工作分别是什么父母的优秀品质、父母的荣誉父母的理想父母的兴趣爱好父母的收入是这样的来的父母的健康状况、精神状况父母最喜欢的食品父母最亲近的朋友父母的爱好父母最高兴的事父母最不希望发生的事(2)画家庭树图请每个同学向家长调查,写出自己的家谱。目地:通过此项活动帮助学生关心亲人,了解其家庭结构。真正做到我知我家。(3)我说我家(我家的趣闻轶事)用一断幽默的文字说说我的家或说一件家里的趣事例:我的外婆虽说只念过两年书,但极富幽默感,还紧跟时代潮流。他有时也会蹦出几个英语单词:“拜拜“、”哈罗“、|好啊由”,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家庭教育》2003年2期第二框:我爱我家(1)我长大了第一、找出自己小时候的照片0-3岁1张;4-6岁1张;7-8岁1张;9-12岁1张;12-13岁。第二、介绍发生过充满童趣事情。例如:最让我难忘的“第一次”:第一次我了解亲人、第一次亲人让我骄傲的事;第一次父母让我感动的事;父母为家庭贡献的一件难忘的事。(2)评选优秀家长活动第一:每位学生写一份演讲稿“夸夸我的好。第二:成立评委会第三:设立几个奖第三框:难报三春晖(1)我给爸爸、妈妈过生日(或过周末)准备小礼物或鲜花送给妈妈(写一封给爸爸妈妈的留言同时送一束鲜花或小礼物)观察父母的感情变化,记录互动过程,写出自己感悟(2)辩论会辩题:父母是可以换的。父母是不可以换的。第二课:严也是一种爱1、第二课逻辑主线和道德主线逻辑主线是:产生成长有烦恼(烦恼原因:代沟——烦恼表现:逆反心理表现)——解决有办法:两代人沟通德育主线是:学会辩证看成长的烦恼————逆反行为:有正确和错误_____学会沟通逆反行为是双刃剑尊重赞赏惩罚自己伤害父母倾听帮助不良情绪亲情宽容反思以理服人2、活动建议1)我来参与:①赵佳特别喜欢上网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