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世纪星实验学校何莹作为刚踏入教学岗位的一名新教师,我认为认真去学习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很有必要,因为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在教的过程中,教师的人格、德操和思想素质无疑在无形中会给学生以极大的影响。非常感谢《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书给我带来的思想上的洗礼,让我受益匪浅,对于“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理解更为深刻。书中还谈到了中小学教师必须养成的八个职业道德习惯,即热情主动是教师走向成功必备的第一心态,端庄大方是教师形象塑造的基本要求,规范得体是教师礼仪修养的基本要求,宽容公正是教师对待学生的核心原则,沟通合作是教师与家长真诚交流的基本原则,双赢思维是教师之间合作的首要原则,关注细节是教师课堂教学必须养成的重要习惯,不断更新是教师走向终身发展的基本原则。下面我就从中小学教师必须养成的八个职业道德习惯的前四个习惯谈点自己的初浅认识:习惯一:热情主动——教师走向成功必备的第一心态。你无法改变别人,但你可以改变自己。我们要有一种“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这种积极主动的精神。人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采取主动并不表示要强求,当困难的“大山”不主动挪位时,人应该主动走近它们。我们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为自己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行为负责,积极主动地选择创造自己的命运,从自身开始积极的思考和行动来创造新的未来。这是从我们作为教师的内心方面去培养乐观的人生观习惯,从而用自己的热情去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和热情。习惯二:端庄大方——教师形象的基本要求。作为教师,在穿着打扮这些细节习惯中要有所讲究,要得体,大方,符合教师的身份。我们的衣着、表情、举动、姿态等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而且对学生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教态优美,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温文尔雅、彬彬有礼。风度仪表是一个人气质性格、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的外部表现,是美好心灵的表露。教师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整体的衣着、端正的外表、和谐的动作表情,工整潇洒的板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谦逊宽容的态度,对学生的心灵有很大的影响,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使学生由受其师而乐于学,师生友好合作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习惯三:规范得体——教师礼仪修养的基本规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那么首先,教师自己要学会做人,尊重学生,民主执教。当我们对学生做了对不住的事时,我们有时或许为了所谓的面子问题而难以向学生启口道歉。其实,此时我们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放下自己的教师的高高在上的架子,去蹲下身子看孩子,真正理解关爱他们,如果教师能做到敢于真诚地承认错误,那么可能会受到学生更加的尊重,而且学生也会效仿这样的做法。习惯四:宽容公正——教师对学生的核心原则。中国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棒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所以,很多家长和老师对孩子都采取及其严格的教育方式,甚至采用体罚,辱骂等及其伤害孩子自尊心的方式来管理,教育。不可否认,严格要求对教育学生有一定的好处,因为小孩子不懂得约束自己,任性妄为,对其加以约束是很有必要的。但问题是,不能一味地严格,不能走向极端,一旦严格过了头,就会适得其反,不但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教师要懂得宽严相济,掌握分寸。平时学生犯错是免不了的,学生这时的思想、心理、现状等实际情况都需要我们老师设身处地的为他考虑考虑事出肯定有因,从细节中帮助学生寻找“病因”,并以宽容公正的心去面对它。雨果说:“比陆地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宽容是信任,是爱,是鼓励,是阳光,更是一种仁慈。尊重学生吧,与学生平等交流吧,让心与心沟通,搭起自信的桥,以心换心,让语言,行动和赤心感化,沐浴,熏染学生,那么幸福就会在孩子们心中筑巢。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教师的言教身传,引导着学生向老师看齐,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前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语道破了“身教”的重要意义。所以教师教育学生,不能只靠知识和说教,更要靠人格与道德威望,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