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学细节创造课堂精彩“教学细节”乃教学中的细小环节,细枝末节,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的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它可以是教师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可以是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互动,也可以是在特定情境中学生对教学的一种重要的行为反应“教学细节”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含智慧;它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一书中说:“细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举轻若重。”老子说:“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们常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功亏一篑”等等无不向我们说明细节虽小,作用重大——细节往往决定成败。教学和其它工作一样,也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因此精心打造好教学细节,才能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一、在平日里关注细节,关爱人性我们的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形形色色活生生的学生,他们多么渴望我们教师的关怀和激励。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领者,我们要用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去关注孩子,要永远对课堂中的“人”充满真切关注和终极关怀,要让细节教育回归“生命关怀”的教育本质,有效触动学生心灵,让灵动的智慧的人文的光辉盈溢在课堂内外。只有关注细节,给予生命的关怀,教育教学才会是温暖的、美妙的、精彩的。有一次,于永正老师借班执教苏教版的《鼎湖山听泉》一课,中间朗读的时候,于老师笑眯眯地请班长过来一下,对他耳语一番,然后由班长指定五位学生分别起来读课文。实际上,于老师请班长暗地里指出的是五名朗读水平差的“学困生”。结果,被叫起的同学都很高兴,读得有声有色。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如果老师换一种说法,说:“我想请几位朗读能力比较差的同学也读读这一段,哪些是朗读能力不好的同学呢?请你也读一读吧。”结果可想而知,学生要么大声告诉老师谁是本班“差生”,使被“检举揭发者”面红耳赤;要么就是无人响应,而且学生表情惶恐,人人自危,唯恐老师叫到他的名字;即使被老师叫起来也是一脸的不情愿!这种情绪状态下的朗读,效果当然很不理想。于永正老师关注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课堂教学折射出人性的关怀,使课堂其乐融融,精彩无限。细节无声,无痕,无语,教育却有慧,有情,有爱。教师唯有具备一颗慧心,拥有一片真情,付出一份真爱,为学生打造一片充满人文关怀的心灵土壤,才能发现一个个细节中蕴含的教育真谛,让教育演绎出迷人的精彩。二、于上课前预设细节,预约精彩有些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兴所得,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蓄意安排。它的背后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思想。虽然我们无法预料课堂会生成些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预设一些细节,预约一些精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要善于抓住课堂环节,不能草草过场。1、在备课中预设细节。细节的设计缘于对教材、对学生和对环境的深刻理解与把握,缘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利用。它不是浅尝辄止的表面“做秀”,不是为刻意追求“亮点”而设的“应景之作”,也不是不可或不必为之的故弄玄虚,而是对文本深刻理解和把握后的自然而巧妙的情境创设。例如我在备练习一的《秋天到》时,考虑到孩子们缺少丰收的体验,可能朗读时情感会表达的不够真切,那怎么办呢?通过认真钻研,精心设置了这样一个细节:在教学时,学生理解了儿歌的简单内容,并能正确、流利的朗读了,可是情感处理还不行。于是,我转身挥手在黑板上写了“瞧我”两字:孩子们,如果你是庄稼地里的棉花,你能用上“瞧我”来夸夸自己吗?班中聪明的小朋友徐丹率先举手:“我是庄稼地里的棉花,瞧我朵朵白。”我送上一个有力的大拇指:“瞧我朵朵白,我长得多好呀!那该怎么读?”她一边嘴巴念“朵朵”,一边头和身子绕起了圈圈,好一幅“喜迎丰收图”啊!我忙乘势而上:如果你是庄稼地里的大豆、高粱、稻子呢?你怎么向大家传达你的丰收、你的喜悦呢?孩子们迫不及待地纷纷举手:“我是田里的大豆,我粒粒饱!”“我是田里的高粱,我涨红了脸!”“我是田里的稻子,我笑弯了腰!”再一次让孩子们齐声朗读第一段儿歌时,我听到了孩子们自己的声音,他们的朗读让我的心中溢满了“丰收”的喜悦!2、在反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