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3册第31课《回声》教学设计(共1课时)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冠华小学钟爱群【教材简析】《回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1课。这篇科学童话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物理现象——回声。课文讲述的是小青蛙发现了自己的回声,并且在妈妈帮助下了解了回声的故事。这个小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回声是怎么回事。故事情节生动有趣,人物形象灵活生动,寓知识性于轻松活泼的故事形式之中。教学中从文章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学情简析】《回声》涉及到的是自然当中一种普通物理现象,但大多数学生对回声知识的了解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多数学生不知道“回声”是怎么回事。因此,课前应该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去体会。学生可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表达自己对回声的认识,还可以借助图片、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了解回声,揭开回声的奥秘。【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学中,我把阅读和识字贯穿始终,在充分分析教学内容、考虑学生学情特点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识字,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降低了识字的难度,培养他们的自主识字能力。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识记生字”和“初步感悟回声”环节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语言的训练,突破了难点,使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得到了统一。【教学目标】1、能认识“呱、碰、荡、返、哩、倒、影”等生字,会写“游”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能自主识记生字,会写“游”字。【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1、学生自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插图。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环节、时间教师引导学生活动媒体辅助意图说明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3分钟)1.猜一猜: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腿,大时有腿没有尾。2.前面我们也学过一篇关于青蛙的故事吗?想不想跟着青蛙一起听听这个新故事?3.板书课题。齐读、质疑。1.举手表示。2.一致回答:想。3.学生观察老师写课题,并举手提问题。出示课件。青蛙图片。猜谜导入,引起注意。以旧带新,调拨学生的情感之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质疑问题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8分钟)1.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序号标出。2.(课件出示)小组合作识字,交流识字方法。3.指名小老师带读,纠正字音。4.你认识哪个生字宝宝?能帮它找找朋友吗?(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顺口溜、观察插图等方法识记。)5.巩固识字:猜字游戏、开火车认读生字。6.指导写“游”字。先让学生观察,再进行写字、评价。7.分组读,检查句子。1.齐读自学要求。借助拼音自学课本,将不理解的词句画下来,与同桌交流。2.交流自己记忆字形的方法。3、两名学生上台。4、全班以代表汇报。5.默读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分别找出相对应的图画与段落。6.学生在书本上写两个“游”字,上台展示。先后用课件出示自学要求和生字词课件。(学生自制的生字卡片)课文插图。词语卡片。出示课件(生字用红色显示)。强化信息教学。体现自主理念;感知全文,为感悟做铺垫。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识字、记字的方法和技巧,犹如拿到了一把开门的钥匙。1.瞧!小河上有座石桥。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究竟在桥洞底下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呢?2.(课件出示)默读课文第1、学生一边听一边看板书。强化学习方法,落实学习目标。2三细读课文初悟“回声”(15分钟)1、2、3自然段,思考:小青蛙听到了哪些声音?用“——”画出有关的句子。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哪儿听到的?3.(课件出示)——“呱呱呱,多好看哪!”——“呱呱呱,多好看哪!”4、指导朗读,读出高兴的语气。5.(课件出示)——“你是谁?你在哪儿?”——“你是谁?你在哪儿?”6.指导朗读,读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