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听孙世梅老师教《赤斑羚搬了两次家》有感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曾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是一种急于求知的心理状态,通过情境的引导,悬念的制造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和探究的欲望。学生在产生期待,验证期待的过程中能充分地调动思维,形成积极的阅读状态,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那么,我们该如何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他们自主地体验文章,思索文章,促进其独立自主的个性化阅读呢?今天,孙世梅老师的课带给了我们答案——引导学生运用预测,调动阅读期待,深化阅读。一、课前折叠书,教会学生预测在上课之前,孙老师以折叠书的形式带领学生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学生根据折叠书展开的部分图片猜测动物。随着折叠书的一步步展开,我们发现随着书页的增长,看见的动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是企鹅,是猴子,是蛇,是大象。学生在图中猜测,也在猜测中期待。假设验证的这个过程,充分激发了学生预测思维。二、课中折叠书,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折叠书是如何唤醒我们的阅读期待的呢?(一)形式独特,开启期待折叠书——我们只有一页页的打开才能获知后面的内容。正因如此,学生无法快速了解全文信息,对文章无形中产生了一种接着往下读的期待。孙老师正是利用这一点,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了一种期待阅读的心理。(二)巧设环节,诱发期待教育家罗杰斯曾经说过:“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总要学会设计教学环节,设置一些富有挑战性或是思维性的问题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期待中思索,在思索中想象,在想象中创造,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1、巧设问题孙老师在问题的设置上非常的巧妙。例如:在感受完赤斑羚良好的生活条件之后,询问如此良好的生活,赤斑羚却搬了两次家,这是为什么?学生在疑问中思索,写下自己的答案。当写下的那一刻,他们对自己的预测是否会实现产生了浓浓的期待。这些问题的设置,让学生一步步地走入课文,对课文的前因后果一步步地进行预测,从而加深他们的阅读期待。2、巧排内容孙老师并未按原文的顺序来安排课文,而是带有启发性地将某些内容安排在了一处。例如:将赤斑羚住的几个地方安排在一起,让学生预测在这几个地方,赤斑羚的生活状况。从而了解何处才是最适合它们生活的地方。孙老师折叠书内容的安排,精心地为学生设计了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在填补中预测,在检验中愉悦,在求知中理解课文,感知课文,感受课文。孙老师的“折叠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语文世界。在这个新的时代,我们的阅读教学可以更加新颖,更加有创造性,让学生在期待中展开自己独特的阅读!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花山小学李培)联系方式:13971610237(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