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速查考向解读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力是矢量.力的合成和分解Ⅱ重力.重心Ⅱ形变和弹力.胡克定律Ⅱ静摩擦.最大静摩擦力Ⅰ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定律Ⅱ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Ⅱ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对弹力、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一直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预计在明年的高考中,弹力、摩擦力将仍是重点考查的对象.2.由于本章内容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所以对本章的考查贯穿于高考试卷中的大部分题目中,但对本章的单独考查不多,一般是一个选择题.第1讲重力弹力摩擦力•1.力的概念:力是.•2.三要素:(1)、(2)方向、(3).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大小作用点•3.基本特征:•(1)物质性:力不能脱离而独立存在.•(2)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只要有作用力,就一定有对应的.•(3)独立性:一个力作用于某个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这个物体是否受到其他力的作用.•(4)矢量性: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的运算遵循定则,或定则.物体相互反作用力无关平行四边形三角形•4.力的表示方法:•(1)力的图示;•(2)力的示意图.•5.力的分类•(1)按力的分: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2)按力的分:可分为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性质作用效果题组演练重力的产生由于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注意:在地球表面附近可近似认为等于重力的大小G=可用测量注意:(1)物体的质量不会变(2)G的变化是由在地球上不同位置处g的变化引起的重力的方向总是的注意:竖直向下是和垂直,不一定和接触面垂直重心因为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可认为重力作用集中于即为物体的重心(1)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①物体的;②物体的(2)确定方法:地球弹簧秤竖直向下一点万有引力水平面形状质量分布悬挂法mg•(1)竖直向下是与水平面垂直,但不一定指向地心.•(2)重心的位置不一定在物体上.•(3)重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竖直悬线的拉力.题组演练•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对与它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2.产生条件:物体相互;并且发生.•3.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4.大小:•(1)弹簧类弹力在弹性限度内遵从胡克定律,其公式为;•(2)非弹簧类弹力大小可以由或牛顿运动定律求解.恢复原状接触接触弹性形变相反F=kx平衡条件题组演练•1.静摩擦力•(1)产生: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时产生的摩擦力.•(2)作用效果:总是起着阻碍物体间的作用.•(3)产生条件:①相互接触且;②有;③.相对运动趋势相对运动趋势挤压相对运动趋势接触面粗糙•【提示】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静止;可能静止,可能运动.•(4)大小: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大小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5)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且总是与物体的方向相反.•(6)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最大值,叫做最大静摩擦力.相对运动趋势•2.滑动摩擦力•(1)产生: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时产生的摩擦力.•(2)作用效果:总是起着阻碍物体间的作用.•(3)产生条件:①相互接触且;②有;③.•(4)大小: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成正比,即:Ff=.•(5)方向: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相反.相对运动相对运动挤压相对运动接触面粗糙压力μFN相对运动方向•要正确理解摩擦力产生条件中“相对”的含义:“相对”既不是对“地”,也不是对“观察者”,“相对”的是跟它接触的物体,即把其中一个物体作参考系,分析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考系的运动.题组演练•一、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1.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判断•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2.利用假设法判断•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还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存在弹力.•3.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例如:如右图所示,小球A在车厢内随车厢一起向右运动,可根据小球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