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会孩子管理时间VIP免费

教会孩子管理时间_第1页
1/3
教会孩子管理时间_第2页
2/3
教会孩子管理时间_第3页
3/3
教会孩子管理时间孩子也有“拖延症”:不按时完成作业、做事拖拖拉拉……这是很多爸妈烦恼的问题。爸爸妈妈们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给孩子制定过计划表,或者让孩子承担拖延的后果……但这似乎并不总是有效。发现、培养、引导孩子对事情的兴趣,才是时间管理的核心,三招教你的孩子管理时间。现在家长们都意识到培养孩子时间管理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具体做起来,似乎方法有限。我目前所看到的主要是这两种:一是让孩子做计划制定时间表。这个办法我们自己小时候都实践过,都知道那是什么感觉——有用,但似乎永远不奏效。另一个方法是新观念:让孩子承担后果。这个也有用,但是我觉得在这两者之间,我们还需要给孩子更多的方法和工具,去帮他们。一、感受时间时间管理的教育应该从让孩子感受时间开始。只有对时间有了感觉,知道它是个什么东西,才能去管理它。另外,让孩子感受时间,我们可以从幼儿期就开始做,免得等孩子大了再培养时间观念有难度。感受时间的方法很多。比如,对于三四岁的孩子,在他还没有能力看懂表时,我们可以做这些事情帮助他体会时间:让孩子熟悉基本时间概念:上午、下午、晚上、半夜、清晨、黄昏、前天、明年……可以给孩子讲解,也可以让孩子猜现在是什么时候。我女儿有一阵没事就问我“妈妈前半夜是什么意思?”给她讲过了,她还是想起来就问,大概对这个概念很着迷。看着表,跟孩子一起看一分钟究竟有多长。试试看,你都会发现一分钟其实很长呢!给做不同事情的时间段起名。我那天要给她弄点干果吃,就用广播的语调说:“现在是松鼠时间,请松鼠宝宝松鼠妈妈和松鼠姥姥都做好,耐心等待!”让孩子有一段时间完成一个任务的概念。领孩子观察表。我隔一会让女儿看表的指针都偷偷走多少了。小孩大概5岁才能真的读懂表,但是现在可以让他去观察。给孩子报时更具体一些。比如,说我们几点几分做的什么事情,我们用了多少分钟做完什么事情。跟孩子玩计时做事的游戏。比如,看看我数10个数能不能做完什么事;看看今天穿鞋用了多少分钟,有没有比上一次少;我躲起来两分钟,看你能不能把这些收拾起来……给孩子讲时间带来的变化,比如,讲他更小的时候说什么话、怎样做事、多高;讲1他长到多大会有哪些变化。用回忆和展望未来去体验时间带来的变化。让孩子对四季、月、年等宏观的时间概念有感受。还可以给他讲妈妈小时候怎样,将来你长大了妈妈老了什么样,让他去想象。给他时间期限的概念,比如食品的食用期限、工作的期限、交电费的期限等。也可以适当给他的事情制定小小的期限。让他知道准时、提前和迟到的概念。“哎呀,今天送报纸比平时都早啊!”让孩子做事情有开始和完成的概念,要知道每一件事情什么时候是开始和结束,而不是这个事做一下,又去做另一个事。二、理解时间的意义对于大一些的孩子,我们可以通过讲道理、讲故事,让他慢慢领会到时间的意义。比如,我们可以给孩子编时间银行的故事,让他把时间看作是一种资源,是一种可以像银行存款一样提出支配的东西。我们谁都不能生产时间,只能越提越少,所以要珍惜使用。我们还可以让孩子去分析相同的时间,做不同的事情,所带来的不同的价值,让孩子明白每个人的时间是均等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利用它。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设想一些关于时间的荒唐问题,比如,假如你每天比别人多出两小时、假如你有星期八、假如你可以买到更多时间、假如你可以做时间旅行、假如你可以把时间作为礼物送给别人……让孩子从不同角度认识时间。学会给要做的事情分类。对于上小学的孩子,就可以训练他去做时间表。我们经常让孩子做时间表,但其实在列时间表之前,很重要的是让孩子先看清自己都要做哪些事情。如果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没有个清楚的认识,那么列时间表就是在排流水账。我们小时候做时间表就都是这么做出来的,最后证明很低效,通常只有两天生命力,基本执行不了。所以,时间表的前身应该是个“Todolist”——要做的事。列完这个,我们要教给孩子去评估这些事情:哪些是必做的,哪些是可以放放的,哪些是自己想做的,哪些是可以不做的,哪些是自己喜欢的和要忍受的。然后我们可以给孩子不同颜色的笔,让他给它们...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教会孩子管理时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