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我班学生林某。我刚接这个班时,觉得他上课发言很积极,是个可爱的男孩,我也对他另眼相看,认为他是个可塑之才。没想到他说得和做的是另外一套。做作业时动作很慢,思想很不集中,回家作业经常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知错就改,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再次找他谈话,步步紧逼着他答应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认真完成作业为止,我随即说了一句“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后来,每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在全班大肆表扬、激励他,有时犯点小毛病时我就在背后提示他、督促他及时改正,并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的女同学跟他坐同桌。事前,我先对这个女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这位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有时,这位同桌也跟我反映说他不听话,不愿学,不愿教他了。这时,我就跟她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这位同学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林某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学习上越来越努力了,也更遵守纪律了,甚至主动承担了班级的值日小岗位,并努力做好分内的工作。后来,有一次我找他谈话时,他说:“老师、同桌这样关心我,爱护我,帮助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对得起大家吗?”我笑着说:“你长大了,懂事了,进步了。我真替你高兴。”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邓旭这样留守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