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4、庐山的云雾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抓住重点句读懂段的内容,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4、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仿写一处景物。教学重点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仿照第2、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自学辅导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首诗吗?一起大声地朗读一下!这是李白在登游庐山时的诗作,写出了庐山瀑布的壮美。上节课我们也来到了庐山,初步领略了那变幻无常,带有神秘色彩的云雾。这篇课文中的生字宝宝正等着大家去抢答呢!有信心完成任务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4、庐山的云雾的二、三四自然段。二、讲读课文1、精读第二段轻声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2、你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读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呢?请在你的书上将它们用直线画出来。3、默读,你读懂了什么?4、可是老师有个地方不明白了,同样是云雾,作者为什么一会儿把它比作帽子,一会儿比作玉带,一会儿是大海,一会儿又成了天幕了呢?小结:这一自然段围绕中心句,先总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接着具体描绘云雾在四个不同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这种构段方式叫“总分式”。5、说话练习大家快看,(出示图片)这调皮的云雾,这里,那里,都有他们的身影,你觉得它们像什么呀?6、指导朗读7、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想象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雾,一会儿老师请你把你看到的情景画下来!指名画云雾。18、练习背诵三、自学第三自然段过渡:庐山的云雾如同一幅幅优美的画卷在向同学们延伸。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第三自然段。1、出示自学提示(我会学)(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在下面画“﹏﹏”。(2)、庐山的云雾有哪些变化?用“——”画出。(3)、从哪些词感受到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2、检查自学情况过渡:刚才同学们自学的很认真,讨论的也很热烈。下面哪个小组先来汇报?先看第一个学习要求。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你画得中心句是哪一句?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瞬息万变4、庐山的云雾有哪些变化?都变成了什么?你能找出描写云雾变化的句子读一读吗?小组读句子。大屏幕出示句子。(眼前的云雾……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其它组同学评价他们的朗读情况。5、(出示第三自然段)除了瞬息万变,你还从哪些词语或是语句中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呢?(课件出示词语)朗读指导:这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四、倾情朗诵大家想到庐山上去看看吗?我们现在已经漫步在庐山的小道上,周围是随手可牵的云雾,用手摸摸!脚下踩的也是云雾,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在庐山上好好的游览、欣赏一番吧!配乐朗诵2、3自然段,五、讲读第四自然段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秀丽的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你们还愿意离开吗?(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小结:千姿百态的庐山云雾让我们领略了静态的美,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让我们感受了动态的美,动静结合,使这云遮雾罩的庐山充满了神秘色彩。你们的心是不是已经飞到庐山?六、小练笔1、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都用了总分的写法。第一句是中心句,其它几句都围绕中心句层层展开,具体地描写这个特点。2、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用总分的写法选择一处景物写一写。在写之前先选择一处景物按照总分的方法说一说。3、教师巡视指导。板书设计:14、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2流连忘返瞬息万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