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资河镇2014年教研工作思路一、指导思想以教育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推进“优化课堂,提高课效”活动为重点,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为突破口,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教育均衡、科学、和谐发展。二、工作目标:以强化主体教研模式为先导,以“优化课堂,提高课效”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骨干引领为抓手,以青年教师成长为突破口,创新教研工作方式,发挥电教装备作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打造高效课堂。切实履行“研究、指导、管理、服务”职能,加强常规教学指导,寻求教学质量突破、打造教研特色。三、工作重点:1、创新域本教研方法,完善和改进“镇内中心学校主导,学校主体;校内教研组主导,教师主体”的主体研训模式。2、探索评价机制改革,贯彻和落实“抓两头、促中间,同进步”的主体研训策略。3、规范设备设施管理,发挥教学设备设施服务于教学的功能。4、借助“帮扶”与“联片”,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合作,整体提升教师专业素养。5、利用“优课”与“网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四、工作措施:(一)履行管理职能,促进均衡发展1、探索教学教研模式。加强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指导,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和薄弱学校的提高,促进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2、加强校际交流管理。积极开展城乡“结对帮扶”活动,积极推进镇内“联片教研”和“送课”活动,发挥中心小学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促进学校的均衡发展。3、配合教育主管部门,搞好迎评迎检工作。结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视导检查,认真查漏补缺,落实整改措施,总结提升教学教研经验和成果。努力缩短乡镇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4、借助网络交流平台,推进教育和谐发展。借助“优课数字化教学平台”和“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工程资源(网址是http://jxd.cbern.gov.cn/cms/),利用“班班通”设备,合理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促进全镇的教学均衡发展。5、加强学前教育管理,研究幼儿教育特点,分类指导,贯彻落实幼儿教育常规,强化幼儿园教学管理,促进学前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二)回归教育本真,提高视导效率。1、中心学校工作人员要以教育为中心,将工作重心下移,倡导靠前指导的工作方法,深入学校开展教学调研活动,坚持大规模常规教学检查与重点性学校常规解剖相结合,重点加强对教学质量薄弱学校的教学常规指导工作。2、中心学校工作人员、学校校长要推行推门听课,做到随机听课、备课检查与学生作业批改抽查相结合。3、开展评讲评教活动,帮助教师学会评课,发挥备课、讲课、说课、评课、思课在提高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主要作用。4、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加强对课题研究的过程指导,在课题研究指导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5、积极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参加上级听评课活动和外出培训学习,外出参加听课学习的教师回校后一律实行先讲汇报课后,再报销学习费用。(三)创新教研模式,激发教研活力。1、坚持四步走,创新主体教研模式继续坚持“镇内中心学校主导,学校主体;校内教研组主导,教师主体”的主体研训思路。完善“同课异构促自主--结对帮扶促合作--求同存异促探究--比武竞技促创新”的主体教研模式2、抓两头促中间,激发主体教研活力。各中小学要建好省级农村学校骨干教师跟踪档案和青年教师成长档案。通过“骨干晒课、青年比课、同台学课、共同提高”等教研活动,激励教师成长。3、实验总结推广,提升主体教研水平。镇中心小学在中心校的指导下,做好“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四步走主体教研模式的实验、总结和推广工作。在全镇形成教师主动学习、反思、研究、实践、合作共享的教研氛围。(四)加强质量监控,提高教学质量。1、各中小学要根据中心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目标,结合各校实际情况,制定出2014年中考、调考和质量检测的教学质量目标。要强化目标管理,层层抓落实。2、继续加强教学质量检测。不定期抽测,期中检测,期末调考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强化质量监控结果的运用。3、不断加强学科测试后的数据分析与反馈,并且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改进意见。(五)实施分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