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演示实验提升课堂实效道真县民族中学王祥禄我们都知道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特别是学生分组实验。但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又特别是我们较为落后的地方,农村学生大量涌入城镇,导致城里学生班额严重偏大,就拿我校来说,八九年级平均班额就达70人,同时受办学条件所限,实验建设跟不上,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教学就无法较好开展。主要表现在:没有专职实验员。物理教师往往要身兼数职,兼实验员,甚至有的还要兼仪器保管员,教师的工作量大。实验室场所不够,教师上实验课时常“撞车”。仪器数量不足,即使学生能进实验室,由于人数多,仪器陈旧且不足,往往只能进行部分人的学生分组实验,一些学生常常还没轮到动手操作,便下课了,只有充当观察员或记录员的份,不能保证每位学生的实验操作,便难以落实新课标为了全体学生发展的要求。由于班额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加上实验课本来学生较活跃,实验课的纪律维持和组织管理对物理教师带来极大的挑战,教师对组织学生进实验室上课自然就有一种畏难情绪,因此提升物理课堂实效,演示实验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如何上好课堂演示实验,笔者认为要注重以下几方面:一、实验要尽量确保成功实验前,教师要准备充分,反复实验,保证实验的成功率,一但实验失败,我们的工作在学生认识上就会大打折扣。你怎样解释好像也显得苍白无力。二、实验要敢于挑战物理中难免有些实验因条件的限制或影响,实验现象不明显或不易成功,由此我们可能对此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干脆避而不做,或者制作一些动画进行了代替。首先我认为动画只能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决不能代替实验,再次我们要敢于挑战,不断进行改进,如摩擦起电实验,根据教材安排的摩擦起电实验,用摩擦后的玻璃棒吸引轻小物体(细纸屑),由于天气原因(潮湿)实验常常不成功。我的改进意见是把纸烧成纸灰,然后用摩擦后的玻璃棒或橡胶棒去靠近纸灰,看它能否吸引纸灰,效果非常明显。因为纸张燃烧后可使实验演示处的空气变得更加干燥,纸灰是比纸屑更轻的物体,更容易被摩擦后带电的玻璃棒或橡胶棒吸引。当然在实验之前用电吹风机把实验器材吹干,效果将更好。再如马德堡半球实验,由于该实验受半球气密性和抽气筒的影响,效果也差,我们可以不用马德堡半球,而用两个橡皮冒,用手挤压就可明显演示。对于一些在室内做不好的实验,我们不能因为人数多,纪律等因素就敷衍了事,我们要敢于创造实验条件,如测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实验室的器材做成的斜面不够长,小车滑行的时间太短,不便测量,我就尝试把学生拉到室外,学校有一处石阶扶栏就是一个较长的斜面,实验效果明显增强了。三、实验目的要明确演示实验的选用与设计都必须从实验目的出发。引入新课时运用演示实验目的往往侧重于引导学生所研究的问题产生兴趣,或者是提出问题,唤起学生的思考。因此要求这类实验尽可能新奇、生动、有趣。如果运用演示实验来巩固、深化、应用物理知识,就必须注意突出实验的思考性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教学目的来设计安排演示实验。如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这一客观事实,只在课堂上简单的向学生讲授,不能使学生完全的信服,因此需要通过设计相关实验来证实。我们可以做如下实验:在一只玻璃钟罩内放一台手机,在外面用手机来拨打罩内手机,罩内手机就会收到信号,当我们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时也没有影响手机对信号的正常接受。但是,如果把罩内手机闹钟启动,再把里面的空气抽掉时却听不见声音了。通过这两个对比性的实验,充分说明了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这一客观规律。四、实验现象要明显、直观演示实验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做给学生看的实验,因此,实验的现象必须明显、直观。演示实验所用的仪器可见度大,便于学生观察仪器的外形、构造特点及其仪表的刻度,仪器装配和布局也一目了然,物体位置放置的高低以及运动方向也要选择好,与此同时,还要考虑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协调作用,以此来强化有用信息的刺激。要做到以上的要求,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演示桌上要尽量高一些,并只能放与实验有关的用具,暂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