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分类鉴赏设题角度Ⅰ:思想感情把握题【答题格式】诗中关键词的深层含义+注释中的关键信息分析。1.“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参考答案: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2.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简析。咨嗟:感叹,酒醒感叹往往是失落,表现了诗人酒醒后的惆怅、寂寞与痛苦;休对:不要对,想说而又不敢说的情态,表现诗人乡思的浓重;且将:将、就,“新火试新茶”是寻找自我解脱的办法,是勉强借诗酒以自娱,其乡思之情溢于言表。参考答案:表现的是无奈、苦涩的心情。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乡思,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不已,无奈地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且将”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题干的提示:从诗歌思想感情的角度答题。3.此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武夷山中》)首句“十年无梦得还家”,指抗元兵败后的十年间从未还家。不说“未还家”,却说“无梦得还家”,简直连还家的梦也不曾有过,可见其决绝之情。第二句写武夷奇观,这巍然挺立的青峰,实际上也是诗人自己傲岸、坚强的性格的写照。第三句借沉寂的山中气息,表达人间的万马齐喑的悲凉现状。末句又借傲霜吐艳的梅花表达了自己独立世外的情志。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结合注释,逐句解读情感因素,虽然不很简洁,但还是切合了参考答案的要点要求,是一种实用的答题方法。设题角度Ⅱ:内容概括题【答题格式】陈述主体+概括内容。4.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登金陵凤凰台》)颔联写六朝故都曾有的繁华和显赫的人物早已一去不返;颈联写金陵附近气象壮丽的自然景物,寄寓了作者对于时代更替、物是人非,自然永存,繁华难再的感慨。参考答案: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5.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这首诗前面四句是对画本身的描绘。郊野间有块小小的怪石,翠绿的幽竹紧挨着它生长。牧牛娃手执三尺长的鞭子,驾驭着一头龙钟的老牛。后面四句是由看画生发出来的感想:这石头我很喜爱,请不要叫牛在上面磨角!牛磨角还罢了,牛要是斗起来,那可要残损我的竹子。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分别写了石、竹、牧童和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从每句诗的具体内容入手,进行描述,再进行归类,划出一定的层次。※命题导向1.一般有三种命题形式:①局部把握,理解部分诗句的内涵与情感;②对诗的主旨作整体把握;③暗含在语言、形象或表达技巧中考查。2.命题一般都给出具体范围和提示。提示类型有:①诗题暗示;②注释暗示;③诗眼提示;④试题提示。古诗词常见题材分类鉴赏模块演练模块一:咏史怀古诗的鉴赏训练1.(1)两首诗均是咏史怀古诗。两诗均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2)从表达技巧上看,李诗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曾经是隋朝宫殿的地方,现已经长满杨柳,着重表现的是昔盛今衰之情;皮诗。(1)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2)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开篇即用咏史怀古诗中常用的“翻案法”,议论新奇,发人所未发。结尾把历史上暴虐无道的昏君与传说中受人景仰的圣人并提,是欲夺故予之法。这样对隋炀帝的批判就更为严正,斥责更为强烈。2.请简要分析这两首元曲在内容、手法和风格上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