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教学反思一、教学的成功体验《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以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可持续发展。”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沟通”与“合作”的过程。本节课我通过第25届数学家大会的会徽,激起学生对会徽所蕴含的数学知识的兴趣,结合勾股定理的历史和毕达哥拉斯的发现直角三角形的特性自然地引入了课题,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课的课堂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和交流的学习机会。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层层深入,最终发现勾股定理。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逐步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与应用的过程。本课强调引导学生在具体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获得结论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活动.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在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必将带来教育者的深刻变化。本课中我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直观的数学情景。这些情景具有强列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心理学专家研究表明:运动的图形比静止的图形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在传统教学中,用笔、尺和圆规在纸上或黑板上画出的图形都是静止图形,同时图形一旦画出就被固定下来,失去了一般性。所以其中的数学规律也被掩盖了,呈现给学生的数学知识也只能停留在感性认识上。本节课我通过Flash动画演示拼图程和结果,真正体现了数学规律的应用价值,把呈现给学生的数学知识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实现一种质的飞跃。同时,通过几何画板,展示了“勾股树”的魅力,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数学之美,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