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郴州旅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本词的思想内容;鉴赏本词委婉曲折的笔法,情景交融;学习虚实结合的写法。2、结合作者的经历理解重要诗句的含义。3、体会作者流徙僻远之地的凄苦失望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惆怅之情。教学重点: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意境的理解教学难点:委婉曲折的笔法。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共称为“苏门四学士”;工诗词,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二、写作背景:秦观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佑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踏莎行·郴州旅舍》是秦观绍圣四年被贬谪郴州时在旅店所作。三、学生朗读四、探讨:1、整体感知:这首词表达了作者被贬僻远之地后孤独、苦闷的心情。全词上片写景,描写贬谪之地的环境,极力渲染一份迷茫、落寞、凄凉的氛围;下片以抒情为主,抒写了贬谪之后愁苦、孤独以及不满的心境。2、赏析: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①用自己的话描述这画面。②修辞手法:对偶、互文、用典。③“失”、“迷”二字好在哪里?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烘托了作者凄迷、失落的情绪,同时为下句“桃源望断无寻处”作铺垫。④“断”字作用如何?描摹词人久伫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失望痛苦的心情⑤表现手法:虚写、联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①选择了哪些意象?作用如何?通过孤馆、杜鹃、斜阳等意象渲染环境的凄清。②“孤”字的作用如何?既写出了旅馆的地处偏僻,更突出了词人贬谪客居他乡的孤独愁苦之状。③“闭”字的作用如何?1“闭”写孤馆内凝聚的冷寂气氛,衬托作者郁闷的心境。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①砌字的作用如何?砌字把抽象的微妙的感情形象化,比喻词人心中的积恨也如砖石垒成的城墙般深厚沉重。②结合三句谈谈作者“恨”什么?用郴江的水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向远方,象征自己卷入一场政治斗争贬居在此,不能为朝廷做一番事业的苦闷凄凉与对自己处境怨愤的情绪。五、历代名人对秦观本词的评价:1、借眼前之景,而含万里不尽之情——米芾《跋米元章书秦少游词》2、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何酷似少游也?——周辉评毛滂《惜分飞》3、秦郎淮海领宗风,小阕苏门亦代雄。等是百身难赎语,郴江北去大江东。——《瞿髯论词绝句》六、杜鹃意象:1、别名:子规、杜宇、布谷。2、传说:据《蜀王本纪》和《华阳国志》等书记载,古时的蜀王望帝,是一个勤政爱民贤德的帝王。当时发了洪水,望帝无能为力,就派宰相治水,消除了灾祸。望帝感到自己的品德才能不及宰相,于是主动禅让,隐居于山中。当望帝离开的时候,正值二月满山杜鹃悲鸣,声声啼血,蜀人听到杜鹃鸟的啼鸣,就想起了望帝。后世便说杜鹃鸟是望帝的魂魄所化,他在暮春的声声悲啼,仿佛是在说“不如归去”,似乎对那故国难以忘怀。3、意象内涵:营造悲苦气氛。思念家乡。七、拓展阅读: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1、理解词的主旨。2、分析上阕与下阕分别写的内容。3、赏析艺术特色。课后作业:基础训练。2